高校是一個充滿理想和夢想的高等學府,成為我們心之所往、情之所系、夢之所想的地方。本文介紹中國科學院大學簡介和校徽校訓
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是一所以科教融合為辦學模式、研究生教育為辦學主體、精英化本科教育為辦學特色的創新型大學。
國科大的研究生教育,發端于中國科學院的人才培養。1950 年,中國科學院啟動研究實習員的招考和培養工作。1951年6月,中國科學院與中央教育部聯合發布《中國科學院所屬研究機構、中央教育部所屬高等學校研究部一九五一年暑期招收研究實習員、研究生辦法》。1955年8月,《中國科學院研究生暫行條例》由周恩來總理簽發后頒布實施。1964年9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試辦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1977年,中國科學院率先恢復研究生招生,為適應各研究所招收和培養研究生的需要,在北京成立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1978年,恢復招生后的首批研究生入學。1982年,中國科學院黨組批準研究生院同時使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兩個名稱。2000年12月,學校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05年,中國科學院管理干部學院并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年6月,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并于2014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形成了覆蓋本、碩、博三個層次的高等教育體系。
截至2021年12月,國科大有專任教師3155人,其中兩院院士191人;各培養單位在崗研究生指導教師1288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7537人(含中國科學院院士239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0人)。
截至2021年12月,國科大有在學本科生1640名;在學研究生57375名,其中博士生占近51.3%;在學外國留學生1808人,其中外國博士生1144人,外國博士生在學數量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國科大以科教融合、育人為本、協同創新、服務國家為辦學理念,與中國科學院直屬研究機構(包括所、院、臺、中心等,以下簡稱培養單位)在管理體制、師資隊伍、培養體系、科研工作等方面高度融合。學校由京內四個校區(玉泉路、中關村、奧運村、雁棲湖)、京外五個教育基地(上海、武漢、廣州、成都、蘭州)和分布在全國的116個培養單位組成。近年來,國科大不斷深化科教融合體制機制改革和組織建設,與各培養單位共建、共治、共享、共贏。截至2021年12月,學校共有直屬教學科研單位72個,其中院系上海vi設計公司覺得學校非常優秀,其校徽校訓也很有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