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一個充滿理想和夢想的高等學府,成為我們心之所往、情之所系、夢之所想的地方。本文介紹重慶郵電大學簡介和校徽校訓
工業和信息化部 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支持高校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
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教學成果獎、
全國科學大會獎、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成果獲得單位
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基地
全國信息產業科技創新先進集體
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全國綠化模范單位
全國文明校園
全國文明單位
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
全國高校教師考核評價改革示范校
重慶郵電大學是國家布點設立并重點建設的郵電高校之一,是工業和信息化部與重慶市共建的一所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在信息通信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學校發軔于1950年,在抗戰時期交通部郵政總局原址上開辦郵政人員培訓班;在此基礎上,先后舉辦西南郵電分校、重慶郵電學校和重慶電信學校;1959 年由國務院批準成立為重慶郵電學院,并開始本科教育;1965年成為當時四川省招收研究生的10所院校之一;于1970年改建為電信總局529廠,1973年改建為郵電部第九研究所,1979年恢復辦學。2000年由信產部劃轉重慶市管理,實行部市共建;2006 年更名為重慶郵電大學;2013年批準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近年來,學校抓住西部大開發、重慶大建設、信息產業大發展的歷史機遇,立足行業,服務地方,加強建設,加快發展。
學校現有在校學生2.7萬余人,其中研究生5800余人。在職教職工210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870余人,博士生導師和碩士生導師900余位。學校校友、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鄔賀銓院士為名譽校長、董事會主席。學校外聘了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英國、加拿大、美國、波蘭、印度等國30余名院士及150余位知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或名譽教授。學校有國家萬人計劃、長江學者、國家杰青、百千萬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重慶市兩江學者、重慶英才計劃、百人計劃、學術技術帶頭人、巴渝學者等各類高層次人才160余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師德標兵、全國高等學校優秀骨干教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重慶市名師、重慶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重慶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等獲得者110余人,國家級教學團隊和虛擬教研室3個、市級教學團隊/基層教學組織42支。
學校堅持育人為本,辦學72年來,為信息通信行業和地方培養輸送了15萬余名各類人才,被譽為中國信息通信人才的搖籃。現為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全國首批信息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全國首批通信科普教育基地、重慶市高水平平新工科高校、重慶市軟件人才和微電子人才培養基地、重慶市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學校主動適應信息行業產業發展需求,加強學科專業建設。
學校現有學院17個,本科專業61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7個、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實施專業5個、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重慶市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16個、重慶市大數據智能化類特色專業5個、重慶市一流專業建設點29個、重慶市特色學科專業群4個,涵蓋工、理、經、管、文、藝、法、教等學科門類。通信工程等7個專業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擁有重慶市一流學科3個、重慶市重點學科1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8個,專業碩士學位類別及專業領域25個,經教育部批準具有推薦本科生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學校的工程學科和計算機科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學校積極推進課程教育改革,建成國家級現代產業學院1個,市級新型學院4個,市級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示范基地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基地7個,國家級實驗示范中心和虛擬仿真實驗中心各1個,市級實驗示范中心10個。自主研發了覆蓋本科全部課程資源的課程中心,各類國家級課程12門、市級課程125門。學校作為重慶唯一的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高校,近年來,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承擔國家及部省級教改項目220余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4項,重慶市教學成果一等獎16項。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能力培養,構建集通識教育、創新教育、創業教育訓練為一體的專業化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著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意識。主動尋求與行業龍頭企業合作,已建成校外實習實訓和就業基地200余個,與四川電信聯合實施天翼優培生計劃,與重慶電信聯合實施渝翼新青年項目,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實施華為鯤鵬計劃,與東方紅衛星移動通信有限公司聯合實施航天班……深化聯合人才培養項目建設,將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有機結合,將行業對人才培養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學過程。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雙創比賽,培養效果不斷顯現。學校是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競賽發起高校之一,獲第八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獲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總成績在重慶市屬高校中排名第一;參加互聯網+大賽、數模競賽和電子設計競賽成績一直居重慶市高校前列。近五年來,學生獲國家級獎勵2000余項,部省級獎勵4000余項。在2017-2021年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本科組評估中位列60名,在2017-2021年全國地方本科院校學科競賽評估中位列第18名,在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評估六輪總排行榜(本科)中位列第54名,均位列重慶市屬本科高校第一。入選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獲評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和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學校堅持自主創新,是全國信息產業科技創新先進集體和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基地,被譽為中國數字通信發祥地。學校現建有移動通信終端與網絡控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重慶工業物聯網示范性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大數據智能計算示范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國-韓國工業物聯網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等60余個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教育部及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基地。新一代信息網絡與終端協同創新中心入選教育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工業物聯網協同創新中心大數據協同創新中心入選重慶市2011協同創新中心擇優支持計劃,移動信息終端與測試技術等共計23個團隊獲批國家級、省部級創新群體/團隊。學校在通信網及測試技術、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智能信息處理、物聯網與智能控制、先進制造與信息化技術、微電子技術與專用芯片設計等領域,承擔了一大批重大科研項目。學校曾先后成功研制第一套符合國際電聯標準的24路、30/32路脈沖編碼機和120路復接設備及其配套儀表,參與制定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并設計出世界上第一顆TDSCDMA基帶芯片,制定了我國工業自動化領域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EPA國際標準,研制出我國安全領域信息隔離與交換關鍵設備,研發出全球首款支持三大工業無線國際標準的工業物聯網核心芯片,提出了不確定性知識的多粒度發現模型與方法,研發了大尺度區域復雜惡劣環境應急通信核心技術與關鍵裝備。學校曾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等殊榮。近年來,學校承擔了包括國家科技重大專項、973項目、863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級項目510余項,承擔省部級項目1260余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150余項,其中包括國家級獎勵4項,省部級一等獎28項,授權發明專利3100余項。學校堅持開放辦學,不斷深化產學研合作,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立足信息行業,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探索產學研結合新模式,努力構建開放辦學大平臺。學校成立了董事會,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郵政、中國鐵塔、中廣核、華為、中興、大唐、聯想、騰訊等行業著名企業,與中國科學院、中國社科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與長安汽車、四聯集團、機電控股等在渝大型企業,與重慶南岸區、渝中區、江北區、渝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開州區、永川區、大足區,與西部(重慶)科學城、重慶經開區、重慶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等地方政府、園區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重郵大數據智能化產業技術協同創新研究院重郵空間通信研究院重郵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現代產業學院)重慶市集成電
大學是文化傳承之地,是思想觀念和學術思潮的交匯處,通過對重慶郵電大學了解,上海vi設計公司覺得學校非常優秀,其校徽校訓也很有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