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一個充滿理想和夢想的高等學府,成為我們心之所往、情之所系、夢之所想的地方。本文介紹菏澤學院簡介和校徽校訓
菏澤學院坐落在美麗的中國牡丹之都山東省菏澤市。菏澤古稱曹州,是伏羲之桑梓,堯舜之故里,曾數度成為中原地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譽,是全國聞名的書畫之鄉戲曲之鄉武術之鄉民間藝術之鄉。
菏澤學院是山東省人民政府舉辦的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學校前身是始建于1949年初的冀魯豫區第二師范學校,1958年8月改建為菏澤師范專科學校;2004年5月,教育部批準菏澤學院為普通本科高校;2012年學校順利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歷經7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現已成為一所多學科門類協調發展的高校,是山東省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首批立項單位、山東省首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示范校、教育部AI+智慧學習共建人工智能學院項目試點學校,先后獲得省級文明單位、省級花園式單位、全省高校教學管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建校以來,已向社會培養輸送了19萬余名高素質人才。
學校教育教學設施逐步完善。現有4個校區,總占地面積1436畝,建筑面積59萬余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億元。學校建有現代化的教學樓、學生公寓、圖書館、實驗大樓、工程實訓中心、藝術演播中心、各類報告廳、體育場館等。圖書館館藏豐富,紙質圖書220萬冊、期刊800余種,電子圖書252萬冊、數據庫44個。校園環境優美,春華園、秋實園、芳華園、牡丹園、銀杏林等景觀園分布錯落有致、各具特色,亭臺水榭、鮮花綠樹交相輝映、賞心悅目,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學校學科專業建設趨于優化。設有21個教學單位,擁有64個本科專業,涉及文學、歷史學、經濟學、法學、理學、工學、農學、教育學、管理學、藝術學十大學科門類。擁有山東琴書傳承研究省文化藝術重點學科,山東省工程實驗室2個,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對接產業類協同創新中心3個,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實踐基地6個;形成九大應用型專業群和十大跨學科平臺,擁有化學工程與工藝、小學教育、財務管理等5個省高水平應用型專業群,生物工程、音樂學、體育教育等8個省一流本科專業,機械電子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2個省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項目,擁有省一流本科課程18門,省精品課程、雙語教學示范課程23門。面向29個省、自治區招生,全日制本專科在校生2.6萬余人。
學校師資隊伍力量日益壯大。堅持人才興校戰略,大力實施高層次人才引育工程。目前在職教職工1640人,其中專任教師1179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教師940人,高級職稱教師近500人。擁有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培計劃專家5人,省本科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教學名師等8人,獲批省高等學校人才引育計劃團隊、青創科技計劃團隊、青創人才引育計劃建設團隊等3個。聘用泰山學者特聘專家等高水平專家15人、海智專家43人。常年聘用高水平大學教師和地方高水平人才200人左右擔任兼職教師,雙師型教師超過600人。
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推進質量立校戰略,大力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堅定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創新構建一體兩翼三經五緯育人模式,聚焦立德樹人任務,達成又紅又專目標,形成三全育人格局、四維協同機制、五育并舉體系的一二三四五育人方略。推進協同育人,校企共建成立4個現代產業學院,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積極開展就業創業教育,加強創新創業頂層設計,支持學生參與各類競賽,每年學生獲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獎勵600多項;狠抓教風學風建設,積極促進畢業生就業,學生就業和升學質量穩步提升,近幾年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0%以上。
學校科技服務能力不斷提高。實施科研強校戰略,堅持校城融合發展,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科研創新應用效能。校地校企共建了菏澤鄉村振興學院、牡丹研究院、非遺文化研究院、黃河研究院、生命科學研究院、藥物研究院、高端化工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科研平臺。著力實施校城融合發展十大工程,推進學校學科專業與地方行業產業緊密對接,推進校地校企合作協同創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十三五以來,教師發表論文被SCI、EI、SSCI收錄523篇,出版著作111部;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等國家級項目17項,省部級項目123項,獲批專利665項(發明專利104項);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20項;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能力明顯增強,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升級作出了積極貢獻。
學校開放合作辦學取得突破。實施開放活校戰略,以開放促新局,以合作謀共贏。加強與國外高水平大學、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開辟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校合作新領域,國際友好學校達到72所。加入了泰中教育聯盟和中俄(山東)教育國際合作聯盟,加強海智工作站建設。建立中外合作辦學新機制,實施研究生聯合培養。積極開展國(境)外訪學、學術交流和對外漢語教學等工作。促進校地校企合作發展,推動產教融合項目建設,積極與合作企業共建新型產業學院。推進理事會、基金會、校友會建設,加強與社會各界的聯系與合作,在擴大開放中不斷拓展發展空間。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學校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修德、篤學、求是、創新的校訓精神,按照學校十四五事業發展規劃,大力實施四大戰略,積極推進十大工程,堅持走內涵式、高質量發展道路,加快推動學校向應用型轉型發展,向著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奮斗目標不斷邁進。
大學是文化傳承之地,是思想觀念和學術思潮的交匯處,通過對菏澤學院了解,上海vi設計公司覺得學校非常優秀,其校徽校訓也很有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