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創智品牌標志商標設計公司
    上市公司品牌戰略 & 品牌設計

    聯合創智品牌標志商標設計公司
    所在位置: 首頁 > 新聞 > 紹興包裝設計 > 安徽外國語學院校徽校訓和簡介

    安徽外國語學院校徽校訓和簡介

    2023-04-15

    高校是一個充滿理想和夢想的高等學府,成為我們心之所往、情之所系、夢之所想的地方。本文介紹安徽外國語學院簡介和校徽校訓


    安徽外國語學院校徽校訓圖片



    安徽外國語學院簡介

    安徽外國語學院是一所以外國語言文學教育為特色的省屬民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中部地區唯一一所本科外國語學院。學校成立于2002 年,前身為安徽外國語職業技術學院,2011 年 4 月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普通本科高校,2021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學校坐落于國家4A級旅游景區紫蓬山風景區,校園內依山臨水的自然氣息與歐式風情的建筑風格相融合,凸顯環境與人文的統一,是一所現代化的花園式學校。

    學校設有西方語言學院、東方語言學院、國際商務學院、國際旅游學院、國際經濟學院、文學與藝術傳媒學院、信息與數學學院、英語語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體育教學部等10 個學院(部)。設有 35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學、經濟學、管理學、藝術學4 個學科門類,其中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有 11 個,涉及 9 個外語語種。是安徽省開設外語語種最多的高校。

    學校現有各類實驗(實訓)室6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 個,教學用計算機 2268臺,百名學生配備教學用計算機 18.8 臺,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實驗室座位18660 個,百名學生擁有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實驗室座位 155 個。學校金融實驗中心、經濟管理綜合實驗室、同聲傳譯實驗室、藝術設計實驗室、口語考試實驗室中心等實驗室建設達到省內先進水平。實驗室及其設施能基本滿足本科實驗教學需求。學校注重實驗教學資源的共享,積極推進實驗室開放,提高儀器設備的利用率,有效利用校內實訓場所。

    學校堅持以師立校,人才強校戰略,現有專任教師 639人,其中高級職稱253 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9.6%,在校外籍教師16人,在校生總數12141人。辦學以來,學校已向生產、管理、服務一線輸送了三萬余名畢業生。

    學校積極推進校府、校際、校企、校所合作,目前與用人單位建有產學研合作教育基地16個、校外實習基地96 個,有相對穩定的就業單位 121 個,建有中央財政支持的現代物流管理實訓基地1 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 個,省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1 個,市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1 個。校內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累計入駐項目 49 個。2016年11月榮獲全國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文化建設獎。

    學校積極為地方政府或企事業單位舉辦的外事活動、國際會議提供外語翻譯與志愿者服務。注重文化傳承創新,育人與服務相結合,積極將地方文化,尤其是紅色文化融入校園文化活動中。學校積極利用相關資源,組建相應研究團隊,開展特色文化研究,著力將傳統文化與地方文化、紅色文化有機融合,將育人和地方文化傳承與創新相結合。

    學校先后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泰國、馬耳他、俄羅斯等國家的高校開展合作。學校成立有出國留學服務中心,為學生提供出國留學咨詢和相關服務,積極鼓勵學生走出去,拓寬國際化視野。

    近年來,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為黨育人初心,牢記為國育才使命。始終堅持立德樹人、以生為本、質量為上、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堅持立足安徽,服務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辦學面向,秉承學兼中外,知行合一的校訓,扎根江淮大地辦教育,突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定位,逐步完善內部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形成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長效機制,讓學生忙起來,教師強起來,管理嚴起來,效果實起來,力爭用 5-10 年的時間,把安徽外國語學院建成在省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外語優勢明顯的高水平應用型民辦本科大學,為安徽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大學是文化傳承之地,是思想觀念和學術思潮的交匯處,通過對安徽外國語學院了解,上海vi設計公司覺得學校非常優秀,其校徽校訓也很有高度。



    本文關鍵詞:

    安徽外國語學院校徽,安徽外國語學院校訓,安徽外國語學院校徽含義
    聲明:本文“ 安徽外國語學院校徽校訓和簡介 ”信息內容來源于網絡,文章版權和文責屬于原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如圖文有侵權、虛假或錯誤信息,請您聯系我們,我們將立即刪除或更正。
    做品牌直接找總監談
    總監一對一免費咨詢與評估
    點擊咨詢總監
    相關案例
    RELATED CASES
    總監微信

    總監微信咨詢 舒先生

    業務咨詢 張小姐

    業務咨詢 付小姐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