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創智品牌標志商標設計公司
    上市公司品牌戰略 & 品牌設計

    聯合創智品牌標志商標設計公司
    所在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三亞vi設計 >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校徽校訓和簡介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校徽校訓和簡介

    2023-04-16

    高校是一個充滿理想和夢想的高等學府,成為我們心之所往、情之所系、夢之所想的地方。本文介紹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簡介和校徽校訓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校徽校訓圖片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簡介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省屬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隸屬于江蘇省教育廳。學校創辦于1963年,原名常州市機械職業學校,2002年6月獨立升格,現坐落于常州科教城。

    學校始終秉持知行并進的校訓精神,堅持以人為本、崇尚技術、開放共享、追求卓越辦學理念,堅持敬業 愛生 言傳 身教的教風、謙虛 好學 嚴謹 創新的學風,根植智能裝備制造產業,推進產教深度融合,致力于培養適應智能制造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學校2010年獲批為國家示范性(骨干)高職院校,2015年通過教育部第二輪人才培養工作評估,2018年獲批為江蘇省高水平高職院校,2019年獲批為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

    學校占地842畝,建筑面積30多萬平方米,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名,教職工760余名。學校先后獲高職院校育人成效50強、服務貢獻50強、產教融合50強、國際影響力50強,入選《2021中國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服務貢獻典型學校、教師發展指數優秀院校、學生發展指數優秀院校,獲第七屆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優秀學校獎。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兩院院士路甬祥,時任教育部部長周濟,時任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等領導先后到學校視察。

    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強基固本鑄魂育人。學校構建政治引領、上下貫通、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執行有力黨建工作機制,黨的領導貫穿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持續推進三全育人改革,構建一體化育人格局。先后申獲全國黨建工作樣板黨支部2個、省標桿院系、特色黨支部2個、全國職業院校校園文化一校一品學校、全國機械行業十三五思想政治工作50強、江蘇省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省文明校園,國防教育特色學校等榮譽稱號。

    教學中心地位突出,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學校創新立德與強技目標合一、學生與員工身份合一、學習與勞動項目合一,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的三合一、全過程育訓模式,打造人才培養高地。完善了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課程模式,構建了多元主體、雙線運行、三化管理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變革課堂學習模式、開展立體化學習評價,形成了基于項目學習的高職全人格教學模式,教學改革成果豐碩。構建了三位一體、三定協同、三賽聯動的專業技能競賽體系,促進學生的專業能力與職業精神有機融合、螺旋提升。學校先后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等國家級教學成果獎4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3項;獲國家精品課程6門、省級精品課程30門;十二五國家職業教育規劃教材31部、國家精品教材2部、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書目29部、十三五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教材23部;主持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3個,其中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國家教學資源庫通過教育部驗收,機械產品檢測檢驗技術和工業設計等2個專業教學資源庫獲教育部立項。學生先后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22項,二等獎17項,三等獎9項;獲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賽銀獎2項,挑戰杯-彩虹人生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大賽國賽一等獎1項,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國賽三等獎1項。

    產教深度融合賦能,校企協同育人增值。學校圍繞智能制造產業鏈、技術鏈、創新鏈、人才鏈,融合人工智能與先進制造技術,主動對接長三角、江蘇省及常州市智能數控和機器人等重點產業鏈中高端技術與人才需求,共建人工智能與先進制造工業中心和共享工廠等產教融合集成平臺;牽頭成立全國機械行業工業機器人職教集團、江蘇模具智造人才培養聯盟等智能制造領域5大職教集團(聯盟);內外聯動,共建智行機器人產業學院、人工智能產業學院等5大產業學院;多點布局,建設高水平立體化校企合作基地、企業博士(教授)工作室、大師工作站等產教融合平臺和載體。全面升級校內智能制造產教園+校外校企合作工作站內園外站產教合作功能,推進一群一行業、一專一名企、一師一方案、一生一專項四維一體產教合作模式與創新實踐,形成內園外站、四維一體產教融合常州新模式,建成人才共育、基地共建、人員互聘、信息共享、協作服務和文化交融產教融合六大運行機制,全面構筑校企命運共同體。

    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師資水平整體提升。學校創新師德立基、能力固本、激勵助推、引領全國的教師隊伍建設機制。實施匠心師德工程,完善建設體系;實施高端人才引培、雙師型教師培養、高水平團隊建設等三項建設計劃,分類分級培育工匠型教師;實施以分類管理為核心的教師評價綜合改革計劃,創設1+N教師評價新模式;創建4211教師發展平臺,搭建校際、校行、校企間常態化的教師高端交流學習機制。學校現有國家級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3個,機械行業智能制造技術(華東)師資培訓基地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2個,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1個,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名師6人,教育部職業院校教學(教育)指導委員4人,省優秀教學團隊3個,省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2個,省青藍工程優秀教學團隊5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9人、優秀青年骨干教師35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江蘇工匠2人,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省333工程培養對象20人,省六大人才高峰資助對象2人,省領航·揚帆計劃培養人選2人。

    平臺建設樹立樣板,服務能力大幅躍升。學校作為江蘇省科技工作先進高校,構建多方位、立體化社會服務體系,形成技術超市服務模式,催生成果轉化與社會服務。建有7個科研團隊、95個社會培訓項目團隊、23個科技服務平臺,積極推進科技平臺與地方對接,面向企業推廣應用技術和科研成果。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創新團隊等被教育廳認定為省優秀科技創新團隊;常州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應用技術研究中心獲科技部立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近20項,授權專利超2000件,校企合作科研成果獲科學技術獎20余項。2020年,學校獲批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依托單位。學校榮獲全國優秀成人繼續教育院校、中國最具社會影響力高校和江蘇省社區教育特色品牌項目等榮譽稱號。

    國際合作不斷深入,校企共創國際品牌。學校構建四式一化國際化范式,打造特色鮮明的國際化辦學格局。與境外優質大學合作,開展專升本項目。建設4個校級外籍專家工作室(2個市級、1個省級)。加入江蘇美國高職、德國高職教育兩個合作聯盟,創建VI教育資源中心,建成1門省級精品課程,5門校級全英文課程,20門雙語課程,為南非高教部建設9門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核心課程。累計招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600多名留學生,連續兩年獲得江蘇省來華留學生教育先進集體。電子商務專業、模具設計制造專業被立項為江蘇省十四五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品牌專業資助項目。與企業共建常州機電德龍鎳業印尼知行學院,開展職業漢語培訓;與東非國際大學、埃及開羅大學、吉爾吉斯坦經濟貿易大學共建海外知行學院,推出模具設計與制造、計算機軟件技術、電子商務等專業標準,聯合培養留學生;與印度尼西亞SMK 職業學校共建師資培訓中心,開展3D打印技術、數控技術等師資培訓。

    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教育報、科技日報等主流媒體先后報道學校辦學成果。近年來,吸引了數百個國內外職教機構及兄弟院校來校交流。

    知行并進、智造未來。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正以更創新、更國際、


    大學是文化傳承之地,是思想觀念和學術思潮的交匯處,通過對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了解,上海vi設計公司覺得學校非常優秀,其校徽校訓也很有高度。



    本文關鍵詞: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校徽,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校訓,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校徽含義
    聲明:本文“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校徽校訓和簡介 ”信息內容來源于網絡,文章版權和文責屬于原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如圖文有侵權、虛假或錯誤信息,請您聯系我們,我們將立即刪除或更正。
    做品牌直接找總監談
    總監一對一免費咨詢與評估
    點擊咨詢總監
    相關案例
    RELATED CASES
    總監微信

    總監微信咨詢 舒先生

    業務咨詢 張小姐

    業務咨詢 付小姐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