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一個充滿理想和夢想的高等學府,成為我們心之所往、情之所系、夢之所想的地方。本文介紹鎮江市高等專科學校簡介和校徽校訓
鎮江市高等專科學校,是1992年經教育部批準,由原鎮江教育學院、鎮江市職業大學和江蘇省廣播電視大學鎮江分校合并成立的一所綜合性公辦普通高校,是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辦學淵源可以追溯到1912年我國職業教育先行者、著名國畫大師、教育家呂鳳子先生創辦的正則女校,已有百余年辦學歷史。
學校地處著名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鎮江市,現有主校區、丹陽校區、潤州校區和老校區等4個校區。主校區坐落在美麗的丹徒區十里長山南麓,依山建園,藏秀聚才。學校傳承呂鳳子先生崇愛尚美的教育思想,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突出親情服務,全面關愛學生,形成了人文素養+職業能力=可持續發展素質的辦學特色,文化育人特色品牌榮獲教育部高校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
學校緊貼高職辦學特點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認真貫徹人才培養工學結合理念,堅持人才培養的職業性和高教性, 確立了四平臺(Flat)八模塊(Module)(簡稱4F8M)高職課程模式,扎實推進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有機對接、職業能力與基本素質能力有機銜接,為地方培養經濟社會建設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學校占地面積近1000畝,教學儀器設備總值近1.6億元,有12個二級學院(部)。設有36個專業,其中央財支持的提高專業服務產業能力重點專業3個,省十二五重點專業(群)3個,省高水平骨干專業3個,省品牌特色專業2個,省高水平專業群2個。十三五期間,學校著力打造三大專業組合,即:集成裝備制造、電氣、交通等專業,構建鎮江智能制造的全過程生產性專業組合,打造新工科板塊;集成人文、旅游、藝術、財貿、學前教育等專業,構建鎮江文化產業的全方位智慧型專業組合,打造新文科板塊;集成醫藥化材、衛生護理、眼視光等專業,構建鎮江民生事業的全周期服務型專業組合,打造大健康板塊。現有1+X證書制度試點項目9個,省精品課程10門,出版工學結合教材50部,國家級規劃教材、省級重點教材20部;有校內實訓基地60個,建有數控、自動化系統、嵌入式系統等校內實訓實驗室150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164個。學校圖書館紙質藏書近80萬冊,電子資源圖書300多萬種。學校設有國家專利導航研究基地、大運河文化帶研究鎮江分院、鎮江市旅游學會、呂鳳子文化教育研究所、全面素質教育研究所、沈括研究所和賽珍珠研究所等研究和服務機構,并與韓國牧園大學、英國西英格蘭大學等學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
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681人,其中專任教師480人。專任教師中,正高職稱教師31人、副高職稱教師237人,雙師型教師281人。副高職稱以上專任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約55.9%,居全省同類院校前列。其中,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省333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1人、第三層次培養對象10人,省市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團隊3個、青藍工程優秀教學團隊3個,省高校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國家和省市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60余人。
近5年,學校獲批并承建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建設基地1個、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創新團隊1個、江蘇省高職院校社科應用研究協同創新基地1個、鎮江市重點實驗室2個;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79項,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項目2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工信部科技計劃項目4項、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省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課題7項、省高校哲社科項目54項;獲省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18項,其中政府獎7項;承擔地方政府和企業橫向合作課題128項;為部委辦局、市縣區提供政策咨詢報告51篇;圍繞企業技術創新研發的成果獲授權專利614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87件;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91篇,其中SCI、EI、SSCI、CSSCI等收錄論文96篇。《鎮江高專學報》被評為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
學校面向全國24個省(市)招生,在省內開展社會人員招生,同時承擔地方中小學師資培養和繼續教育工作。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9000多人,專接本學生1000多人。近5年,有10余名學生獲得中國大學生十佳自強之星第四屆中國母親河獎提名獎和全國茅以升教育獎,2支團隊獲得團中央、教育部推普攻堅優秀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榮譽稱號,1314名學生獲得國家獎學金和勵志獎學金,22余名師生獲省市共青團系統先進榮譽,6個團隊、15位師生榮獲江蘇省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先進稱號,近40名同學在全國高職高專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獎,78名學生獲得省級優秀學生干部(三好學生)、470多名學生在全國和省、市專業技能競賽中獲獎。
學校與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理工學院、江蘇科技大學開展3+2本專科銜接分段培養,與鹽城射陽中等專業學校、鎮江衛生學校、宿遷衛生中等專業學校、鎮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省潤州中等專業學校等開展中高職3+34+2分段培養,以開放大學為依托,組織開展開放本科、專科學歷教育,與南京師范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合作開展本科、專科成人教育、遠程網絡教育,構建了中職、高職專科、應用型本科教育相互銜接,普通高等教育與成人高等教育、開放大學、遠程高等教育等相互貫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了眾多優秀的本專科畢業生。近5年,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4.5%以上,很多校友走上了各級黨政領導崗位或成為企業管理崗位骨干,一大批優秀校友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和行業標兵等榮譽。
學校連續多年保持江蘇省文明單位榮譽稱號,獲得了全國高職創新教育杰出貢獻院校江蘇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科研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高等職業院校體育工作一校一品示范基地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江蘇省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江蘇省平安校園等榮譽。
十四五期間,學校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立足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發展,堅持文化育人,竭力培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應用型人才。同時,全面加強各校區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充實內涵,創新管理,集成優勢,提升水平,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環境優美、質量上乘、特色鮮明、富有競爭力和吸引力的應用型本科院校。
大學是文化傳承之地,是思想觀念和學術思潮的交匯處,通過對鎮江市高等專科學校了解,上海vi設計公司覺得學校非常優秀,其校徽校訓也很有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