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一個充滿理想和夢想的高等學府,成為我們心之所往、情之所系、夢之所想的地方。本文介紹溫州職業技術學院簡介和校徽校訓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是1999年經教育部批準創辦的全日制綜合性高職院校,由溫州業余科技大學和溫州商業學校、溫州經濟學校、溫州機械工業學校等4所學校合并組建而成,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965年。學校現為浙南閩北唯一一所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全國優質高職院校、全國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優秀學校,是浙江省重點高職院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教育部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浙江省文明單位、浙江省首批四年制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試點院校和浙江省首批專升本高職本科人才培養試點院校。
學校現有高教園區校區、鹿城校區、甌海校區、瑞安校區、永嘉校區等五個校區,校園總占地超1300畝,在編教職工近900人,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設有智能制造學院、設計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建筑工程學院、數字經貿學院、鹿城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瑞安學院、永嘉學院、公共基礎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等10個二級學院。學校堅持以生為本、立德樹人,秉承厚德長技,勵學敦行的校訓,堅持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遵循與國家發展同頻,與區域產業對接,與民營經濟互動,與行業企業共贏,與國際頂尖接軌的辦學傳統,形成了區域有什么支柱產業,就建設什么專業;區域有什么企業難題,就建設什么服務平臺;區域有什么新技術需求,就培養什么新技術工匠人才的辦學實踐,被譽為高職教育的溫州模式。
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的人才培養當地離不開。學校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強化政治修養、職業素養、生活涵養、健康培養四養融通,形成了學訓研創用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建成6個實力雄厚的專業群,40個招生專業覆蓋了浙南地區主要支柱產業和特色行業,其中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2個、國家示范性專業等國家級專業26個、省級優勢和特色專業24個,榮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一、二等獎4項,主持國家教學資源庫2個,國家級實訓基地6個,國家精品課程8門,國家級教材40余本,國家1+X證書制度試點41個。學校近三年教學工作及業績考核穩居浙江省前3,2021年高職院校督導評估位列浙江省第2。現有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3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支,國家級教學團隊3支,國家級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1家,各類國家、省市人才超200人次,并獲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深入推進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改革,畢業生就業率連續16年超98%,留溫率超60%,畢業生培養質量、就業競爭力、薪酬水平等多項指標多年居浙江省高職院校第一。學校擁有國家級眾創空間、省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是國家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全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副理事長單位、中國創新創業典型示范高校、浙江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創業者聯盟連續四年入選全國大學生創業社團百強。學生近五年獲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挑戰杯創業大賽金銀獎等國家級大賽獎項150余項,德國紅點獎等國際獎項60余項。
學校以扎根區域為特色的辦學實力業內都認同。學校打造了東西南北中產教融合辦學布局,牽頭成立浙南職教集團,牽頭成立的全國高職院校應用技術服務聯盟獲國家級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牽頭成立的長三角高職院校應用技術協同創新聯盟列入教育領域長三角公共服務重大平臺,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依托單位,位列2021年中國高職院校改革活力指數科技創新榜第一名。設有國家、省、市、校四級研發平臺56個,其中獲批國家協同創新中心等省級以上研發機構7家;校企共建省級企業研究院(中心)28家,企業研發中心140家,以第一完成單位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連續四年蟬聯全國高職院校發明專利授權數量排行榜第一,科技成果轉讓數居全國所有高校第71位(含普通本科高校),每年為企業解決難題600余項,近五年科研等社會服務總經費超2億元,服務企業50000余家,年培訓超30000人次。學校堅持政校行企四方聯動,是全國首個運營企業綜合服務平臺的高校和首個入駐省特色小鎮的高校、全國較早與縣域政府合作辦學的高校。與10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和50多個行業深度合作,校行、校企共建溫州設計學院、中國鞋都技術學院、溫州服裝學院、溫州家具學院、溫州酒店管理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5G+產教融合研究院等9個產業學院,吸引政府、企業等資金投入10多億元。溫州企業綜合服務平臺自運營以來惠企數達數百萬家次,榮獲國家級、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及浙江省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稱號,連續五年獲得省優秀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稱號。學校入選教育部高校數字媒體產教融合創新應用示范基地、首批浙江省高等學校省級產教融合示范基地和2個省產教融合五個一批項目。
學校以一帶一路為重點的合作辦學國際可交流。積極引進境外優質教育資源,連續2次被評為浙江省示范性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入選首批教育部中德SGAVE項目試點院校。實施中企走出去溫職院伴隨成長計劃,以服務中資企業走出去為重點,牽頭成立中國-柬埔寨職業教育合作聯盟和柬埔寨研究中心。助力優質產能走出去,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意大利培訓中心、南非培訓中心,向南非、柬埔寨等國家輸出各類標準50余個;成立海外人才聯絡站,服務意大利、南非等地溫商企業和溫州海外人才引進,創下全國第一所伴隨中企在海外設立絲路學院、全國第一批為南非政府提供教師培訓、浙江省第一批與南非政府建立留學生合作培養的高職院校等三個第一。學校獲得世界職教卓越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首批智能制造領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養基地項目籌建合作學校、中美百千萬計劃、中國-東盟特色項目等榮譽。
學校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認真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將黨建工作與學校事業發展同步規劃、同步部署、同步提升、同步發展。堅持固本強基,通過構建五位一體黨建工作責任體系、標準+特色黨建質量保證體系和六維黨建品牌塑造體系,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深入實施紅色根脈強基工程,扎實推進四個融合行動。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獲得省級培育創建單位5個,入選首批全省高校黨建示范群和特色品牌2個,各級黨組織榮獲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省級及以上黨內集體榮譽20余項。學校堅持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相統一,入選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項目,獲批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重點支持高校,獲評省級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服裝CAD》課程及其教學團隊入選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項目和教學名師團隊。建有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名師工作室2個,與浙江日報聯合打造《課程微思政》欄目30余期,每期點擊率超30萬次,形成一批課程思政品牌,《人民日報》《浙江日報》等專題推廣學校課程思政經驗做法。學校持續推進雙循環治理體系建設,成立高職院校治理研究中心,形成了頂層-中層-基層的治理結構,以溫職之制開辟溫職之治,《雙循環治理賦能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創新與實踐》獲省教學成果特等獎。
當前,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職業教育類型化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國職教大會精神,強化彰顯新職教類型特色、建設高水平職業院校、培養新時代工匠人才、服務高質量經濟發展的辦學使命,引領活力溫臺職業教育創新高地建設,堅定扛起中國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探路者的使命擔當,努力建設一所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國際水平的本科層次職業大學,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和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奮力打造中國高職教育的重要窗口。
大學是文化傳承之地,是思想觀念和學術思潮的交匯處,通過對溫州職業技術學院了解,上海vi設計公司覺得學校非常優秀,其校徽校訓也很有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