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一個充滿理想和夢想的高等學府,成為我們心之所往、情之所系、夢之所想的地方。本文介紹武漢傳媒學院簡介和校徽校訓
武漢傳媒學院(原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傳媒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以本科教育為主的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轉型發展首批試點高校之一。2016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轉為獨立設置的民辦普通本科高校,并更名為武漢傳媒學院。
學校主校區坐落于武漢光谷藏龍島科技園區,并在孝感市大悟高鐵經濟區建有實習實訓和影視拍攝基地。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一萬余人。
學校自建校以來,一直秉承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質量立校、特色興校的辦學理念,堅持服務區域傳媒產業、構建傳媒特色學科專業體系、培養傳媒領域應用型人才、鍛造傳媒特色教育品牌的發展思路,遵循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構建了聚焦傳媒產業、對接行業需求、專業相互支撐的應用型學科專業布局,形成了夯實基礎、強化實踐、交叉融合、突出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思路。
學校積極主動適應文化傳媒大發展大繁榮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專注于傳媒領域應用性學科專業教育,努力培養傳媒領域應用型藝術、技術人才和文化產業創意策劃及經營管理人才。
學校現設有新聞傳播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院、電影與電視學院、設計學院、人文與藝術學院、傳媒技術學院、文化管理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部7個學院和1個課部,現開設30個本科和6個專科專業,涉及文、管、工、藝等多個學科門類,在校生近萬人。學校擁有1個湖北省重點(培育)學科,3個湖北省重點(培育)本科專業,2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門湖北省精品課程,2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3個湖北省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和1個湖北省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本科項目;承擔著110項國家級和省部級教科研項目。
學校教學設備設施齊全,建有與現代傳媒教育相適應的系列演播廳、劇場、放映廳、錄音棚、攝影棚、非線性編輯實驗室、視聽配音實驗室、數字圖像處理實驗室、三維動畫實驗室、高清視頻制作實驗室、數字電視多功能實驗室、云計算實驗室、同聲傳譯實驗室等實驗室,以及音樂、舞蹈、戲劇表演等專業教室。學校與湖北省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廣播電視總臺、中船重工集團第722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館、武漢市氣象局、網易湖北、騰訊大楚網及省市級電視臺(融媒體中心)等百余家企事業單位簽訂實習實訓、人才培養共建協議,為學校開展實踐教學、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條件。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近600人,具有高級職稱者超過30%,具有碩士、博士學位者超過70%,尤其是擁有一批來自傳媒業界和相關企事業單位的雙師型專任教師,實踐經驗豐富,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學生近五年在各類競賽中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項700余項。
學校辦學特色鮮明,碩果累累。建校十七年來,學校通過科學定位,踐行先進的教育理念,加強學科、專業、課程等教學內涵建設,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強化教學管理,致力于培養高素質、強專業、重實踐、敢創新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先后獲得中國十大優勢專業院校、中國傳媒教育創新人才培養品牌院校、全國先進獨立學院和2014年度華中地區熱門報考院校等榮譽稱號。我校每年均有畢業生考取中國傳媒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重點院校碩士研究生,選擇出國留學讀研的畢業生也逐年遞增。
學校主動適應國家高等教育和文化傳媒產業改革發展的新形勢,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完善教育教學管理,突出辦學特色,強化辦學優勢。學校正朝向傳媒特色鮮明、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綜合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目標而奮斗。
大學是文化傳承之地,是思想觀念和學術思潮的交匯處,通過對武漢傳媒學院了解,上海vi設計公司覺得學校非常優秀,其校徽校訓也很有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