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創智品牌標志商標設計公司
    上市公司品牌戰略 & 品牌設計

    聯合創智品牌標志商標設計公司
    所在位置: 首頁 > 新聞 > 石家莊vi設計 > 銅仁學院校徽校訓和簡介

    銅仁學院校徽校訓和簡介

    2023-04-20

    高校是一個充滿理想和夢想的高等學府,成為我們心之所往、情之所系、夢之所想的地方。本文介紹銅仁學院簡介和校徽校訓


    銅仁學院校徽校訓圖片



    銅仁學院簡介

    銅仁學院位于素有梵天凈土·桃源銅仁美譽的貴州省銅仁市,坐落于梵凈山麓、錦江河畔的川硐教育園區,菁菁校園,宏麗莊重,氣象萬千,是國家十三五產教融合發展工程項目建設高校、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優秀學校獎獲獎高校、教育部科學工作能力提升計劃建設院校、貴州省首批向應用型轉型發展試點高校和全國及省級文明單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貴州省三全育人示范標桿高校,是中國高校水產學科發展聯席會理事單位和中國新農科水產聯盟單位。百年薪火相傳,砥礪奮進,學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數萬人才,涌現出了一大批學術精英、行業翹楚、黨政干部、教學名師,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校辦學起源于1920年創辦的明德學校,幾經傳承演進,2006年升格為本科院校。2010年通過學士學位授予單位評估;2013年通過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核批準,學校成為2020年審核增列的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實現了辦學層次的躍升,開啟了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百年篳路藍縷,弦歌不絕。學校圍繞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愿景目標,立足貴州大地、黔東大地辦教育,深入推進內涵發展、特色發展、融合發展,鑄就了明德·致用的校訓,培育了苦心勵志·追求卓越的大學精神,凝練了銅仁需求·國家標準依托梵凈·服務發展的辦學理念和扎根山區·服務地方的辦學特色,深入實施小而精和育人為本、科研先行的發展戰略,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推動形成了以區域一流學科為引領、學科專業一體化融合發展的辦學新格局。

    學校占地853畝,建筑面積35.5萬平方米,實驗實訓中心7.4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9300余萬元。館藏紙質圖書109萬冊,電子圖書300萬冊。

    學校現有10個二級學院,2個特色學院烏江學院(校政協同辦學示范學院)和寫作研究院(專攻寫作與溝通的特色學院),1個研究生院,1個國學院,1個繼續教育學院。有34個本科招生專業,涵蓋教育學、工學、理學、文學、管理學、藝術學、農學等學科門類,其中外國語言文學類、化工與制藥類、林學類、教育學類、計算機類實現了大類招生。

    學校現有在校生9011人,教職工996人,博士190人,碩士409人;正高級職稱183人(二級教授1人,三級教授18人);博士生導師1人、校內研究生導師57人,校外兼職碩導112人;雙師雙能型教師353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省管專家5人,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市管專家12人,梵凈文化人才3人。貴州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3人,貴州省千層次人才18人,貴州省千人創新創業人才1人,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4人,貴州省青年哲學社會科學創新人才1人,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先鋒4人;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十大創新團隊3個、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先鋒號1個;貴州省科技廳創新人才團隊1個、貴州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12個;省級教學團隊1個,貴州省民漢雙語服務基地1個,貴州省民族古籍研究基地1個,省級教學管理團隊1個,銅仁學院基礎教育創新團隊、銅仁學院民族學創新團隊等校級人才創新團隊22個。

    學校始終堅持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凝練出獨具特色的山字型人才培養新模式,人才培養能力逐步提升。現有國家二級師范認證專業2個(美術學、學前教育)、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1個(農村區域發展)、國家級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范專業1個(視覺傳達設計)、貴州省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4個、貴州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6個、貴州省特色專業2個、貴州省一流本科專業6個(學前教育、英語、園林、農村區域發展、視覺傳達設計、美術學)、省級一流課程2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3門。建有貴州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輔導員工作室1個、貴州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中心1個(銅仁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中心)、貴州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1個。三年來,學校獲省部級教學改革項目及產教融合項目47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93項、省級204項。

    學校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斷加強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現有教育發展與山區鄉村振興區域內一流建設學科I類學科群1個,貴州省區域內一流建設培育學科1個(教育學)、省級特色重點學科1個(民族學)、省級重點學科5個(含支持)。建有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省高校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大學科技園1個、省級眾創空間1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1個、國家民委民族理論政策研究基地1個、省級科普示范基地1個、省級人文社科示范基地1個、省高校特色重點實驗室3個、省高校工程中心4個、省高校產學研基地5個、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1個、省教育廳國別區域研究中心1個,省級專業技術基地1個、省民族傳統體育訓練基地1個,銅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個,以以及梵凈教育研究院、梵凈民族文化研究院、梵凈生態研究院等校級科研機構13個。三年來,學校獲科研項目總經費10754.3萬元、承擔課題922項,其中國家級課題27項、省部級課題106項。發表學術論文2148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557篇;獲得授權專利875項,出版專著133部、教材91部;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20項,其中,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4項,貴州省科技獎4項。

    學校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2016年成立了研究生院,是最早經教育廳批準與貴州師范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市州高校,累計培養100余人,與重慶大學、中南民族大學等其他高校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累計100余人。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核批準,學校成為2020年審核增列的碩士學位授予單位,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和材料與化工碩士、農業碩士增列為碩士學位授權點。

    學校主動服務貴州省鄉村振興和大數據、大生態發展戰略和銅仁創建綠色先發展行示范區的定位,不斷深化與政府、行業企業的務實合作,深入推進社會服務和產教融合發展,創造性地形成了引社會服務之水,灌人才培養之田的社會服務與人才培養融合模式。三年來,橫向項目到賬經費超過6210萬元,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和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水平顯著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水平提升明顯。

    學校堅持國際化辦學戰略,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至今,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1499人次;與柬埔寨教育部、老撾瑯南塔省教育廳、老撾沙灣那吉省教育廳、沙耶武里省教育廳、萬象省教育廳共建人才培養基地;先后與美國、英國、韓國、泰國、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境)外79所高校和教育機構建立友好合作關系,選派學生494人次、教師121人次赴國(境)外交流訪學;重點推進一帶一路教育國際合作,圍繞十大重點學科在泰國、老撾、柬埔寨國家建立海外實習實訓基地10個;建立集學術研究、人才培養、政策咨詢為一體的老撾國別研究機構即老撾研究中心。

    學校一貫重視校風和學風建設,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育人,注重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明德印記思政工作體系,錘煉厚重·靈性·擔當的大山品格,人才培養質量不斷躍升。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材料化學研究團隊黨支部和農林工程與規劃學院第一支部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先后涌現出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和中國五四青年獎章張蕾,貴州最美警嫂、銅城仁者田仁碧,貴州省最美勞動者陸艷、梁正其,貴州省優秀共青團干部龍禹,全國優秀學生干部王時江,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候選人何林霞,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獲得者常曉華、林婷娟,貴州省最美大學生王滿懷等一批明德楷模。

    賡續百年初心、擔當育人使命。展望未來,銅仁學院將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全面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定不移地推進內涵發展、特色發展、融合發展,不斷增強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努力把銅仁學院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服務型大學,為奮力譜寫多彩貴州現代化建設新篇章貢獻銅仁學院的澎湃力量!


    大學是文化傳承之地,是思想觀念和學術思潮的交匯處,通過對銅仁學院了解,上海vi設計公司覺得學校非常優秀,其校徽校訓也很有高度。



    本文關鍵詞:

    銅仁學院校徽,銅仁學院校訓,銅仁學院校徽含義
    聲明:本文“ 銅仁學院校徽校訓和簡介 ”信息內容來源于網絡,文章版權和文責屬于原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如圖文有侵權、虛假或錯誤信息,請您聯系我們,我們將立即刪除或更正。
    做品牌直接找總監談
    總監一對一免費咨詢與評估
    點擊咨詢總監
    相關案例
    RELATED CASES
    總監微信

    總監微信咨詢 舒先生

    業務咨詢 張小姐

    業務咨詢 付小姐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