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創智品牌標志商標設計公司
    上市公司品牌戰略 & 品牌設計

    聯合創智品牌標志商標設計公司
    所在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徐州logo設計 > 四川農業大學校徽校訓和簡介

    四川農業大學校徽校訓和簡介

    2023-04-20

    高校是一個充滿理想和夢想的高等學府,成為我們心之所往、情之所系、夢之所想的地方。本文介紹四川農業大學簡介和校徽校訓


    四川農業大學校徽校訓圖片



    四川農業大學簡介

    四川農業大學是一所以生物科技為特色,農業科技為優勢,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和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現任黨委書記莊天慧教授、校長吳德教授。

    辦學歷史悠久、資源豐富。前身是1906年創辦的四川通省農業學堂,此后歷經四川高等農業學校(1912年)、四川公立農業專門學校(1914年)、公立四川大學農科學院(1927年)、四川省立農學院(1932年)、國立四川大學農學院(1935年)、四川大學農學院(1950年)等多個歷史發展階段。1956年四川大學農學院整體遷至原西康省(1955年撤銷)省會雅安獨立建校為四川農學院,1985年更名為四川農業大學,2001年四川省林業學校整體并入。學校現有雅安、成都(溫江)和都江堰3個校區,占地總面積約4500畝,館藏文獻資源1491萬冊(件)。

    學科門類齊全、特色鮮明。現設有學院26個,研究所(中心)1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涵蓋農學、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醫學、文學、教育學、法學、藝術學等10大學科門類。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1個、二級學科49個,博士專業學位授予類別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個、二級學科10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類別16個,本科招生專業73個;國家重點學科和重點培育學科4個,部省重點學科20個。2005年學校被確定為全國援疆學科建設計劃40所重點高校之一。根據2017年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綜合計分,學校在全國農林高校、在川高校中分別位居第7和第4。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生物與生物化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化學5個學科ESI排名近年持續穩定保持世界前1%,農學、獸醫學2021年分別入圍軟科一流學科排名世界前40強和前51-75強。2017年動物營養與飼養科學、2018年作物學入選全國高等院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

    師資力量雄厚、名師薈萃。現有教職工近3600人,其中:教授439人、副教授589人;博士生導師315人、碩士生導師82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杰出高級專家1人,何梁何利基金獲得者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人、特設崗位1人、青年學者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3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8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4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國家973計劃首席青年科學家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9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5人,霍英東教育基金獲得者14人,四川省科技杰出貢獻獎獲得者3人,四川省杰出人才獎獲得者2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12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54人,四川省天府青城計劃杰出科學家4人、天府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7人、天府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5人,四川省天府峨眉計劃人選25人,四川省教學名師13人,四川師德楷模2人,四川省教書育人名師輔導員7人。學校是2012年全省首批人才優先發展試驗區2所試點高校之一。

    育人體系完備、條件優良。具備培養學士、碩士、博士的完整教育體系,是1976年以后全國首批恢復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之一,現有全日制在校生4.3萬余人,其中:本科生3.6萬余人,博士和碩士研究生7200余人。獲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103項,其中:國家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8項,省級一等獎27項。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5篇、提名6篇。有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0個,國家級精品課程5門,國家級和省級一流課程(含示范課程)71門,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572項。學校是全國首批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所高校之一、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50所高校之一、全省首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5所高校之一、全省首批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俱樂部6所高校之一。

    科研成果豐碩、效益顯著。獲部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700余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項,四川省科學技術特等獎3項、一等獎71項。70%左右的獲獎成果得到推廣轉化,累計創社會經濟效益1000多億元。先后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Cell》《Science》等發表高水平論文。擁有科技部、四川省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重點實驗室9個,教育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科技部條件平臺1個,教育部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教育部、科技部、農業農村部創新團隊10個,農業農村部科學觀測實驗站3個,以及四川省重點(高校)實驗室31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社科研究基地4個、協同創新中心6個、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3個。學校是2012年全國首批成立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的10所高校之一。

    對外交流廣泛、形式多樣。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俄羅斯、日本、韓國和臺灣等24個國家(地區)的100多所高校或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系,共簽署了130余項交流合作協議,與國(境)外知名高校開展了2+23+13+1+X4+1等模式的聯合培養項目。建有省部級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個、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1個。學校是全國首批有條件接受留學生的200所高校之一,是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簽約高校,是一帶一路南南合作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成員高校,曾被國家6部委評為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工作單位,先后被國家外專局評為引進國外智力先進集體、外國文教專家管理工作先進單位。

    學校建設與發展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1991年4月和2002年5月,江澤民同志先后兩次親臨學校視察,對學校在教學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績表示贊賞。2002年1月,溫家寶同志批示:川農大精神應該總結、宣傳和發揚。2007年10月,溫家寶同志再次批示:川農大工作很有成績,辦學經驗值得重視。2008年5月,李克強同志親臨學校看望慰問5.12受災師生員工。2001年10月,李嵐清同志親臨學校視察,高度評價川農大精神,充分肯定學校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將始終堅持人才培養是立校之本、科學研究是強校之路、社會服務是興校之策、文化傳承創新是榮校之魂、國際交流合作是活校之方的辦學理念,牢固樹立學生為本、學術為天、學科為綱、學者為上的治學理念,大力弘揚愛國敬業、艱苦奮斗、團結拼搏、求實創新的川農大精神,繼續秉承追求真理、造福社會、自強不息的校訓,堅定不移地走內涵式高質量發展道路,持續推進特色鮮明、國際知名的一流農業大學建設,努力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大學是文化傳承之地,是思想觀念和學術思潮的交匯處,通過對四川農業大學了解,上海vi設計公司覺得學校非常優秀,其校徽校訓也很有高度。



    本文關鍵詞:

    四川農業大學校徽,四川農業大學校訓,四川農業大學校徽含義
    聲明:本文“ 四川農業大學校徽校訓和簡介 ”信息內容來源于網絡,文章版權和文責屬于原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如圖文有侵權、虛假或錯誤信息,請您聯系我們,我們將立即刪除或更正。
    做品牌直接找總監談
    總監一對一免費咨詢與評估
    點擊咨詢總監
    相關案例
    RELATED CASES
    總監微信

    總監微信咨詢 舒先生

    業務咨詢 張小姐

    業務咨詢 付小姐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