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創智品牌標志商標設計公司
    上市公司品牌戰略 & 品牌設計

    聯合創智品牌標志商標設計公司
    所在位置: 首頁 > 新聞 > 合肥品牌設計 > 成都大學校徽校訓和簡介

    成都大學校徽校訓和簡介

    2023-04-20

    高校是一個充滿理想和夢想的高等學府,成為我們心之所往、情之所系、夢之所想的地方。本文介紹成都大學簡介和校徽校訓


    成都大學校徽校訓圖片



    成都大學簡介

    成都大學創建于1978年,是改革開放后首批地方城市主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學校實行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辦學體制,是四川省、成都市重點建設大學,是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運動員村承辦大學。學校歷經多次合校,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06年的公立四川優級選科師范學堂和1911年的公立四川省城女子師范學堂,現擁有百年歷史的三級甲等綜合附屬醫院,國家級抗生素研發基地的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具有學士、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博士后實踐基地,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教育部國防教育特色高校、教育部雙萬計劃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立項單位、四川省博士建設單位遞進培育計劃優先培育類建設單位。

    學校始終以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為己任,秉承自愛、自修、自尊、自強的校訓,弘揚求真務實、自強不息的成大精神,堅持雅成大德、恒成大器的育人理念和扎根成都、面向世界、服務社會的服務定位,堅持內涵發展、改革創新、質量提升,著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提供優質社會服務和推動文化傳承創新。2022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學校首次進入全國百強高校,國內位列第77名,位居全球高校10011200位;2022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中,位列中國內地高校第86-92位,亞洲第351-400位。

    學科專業 現設有藝術學、文學、管理學、教育學、經濟學、法學、工學、醫學、理學、農學10個學科門類,69個本科專業。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6個,建有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7個專業進入教育部雙萬計劃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立項,其中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5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2個。有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國家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4個,省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7個;省級應用型示范專業4個,省級課程思政示范專業2個;自動化等4個專業通過教育部專業認證。工程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藥學學科2019年入選校友會評選的中國高水平學科,位列全省第二。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臨床與健康學科全球位列第601+名,工程類學科全球位列第801-1000名;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第三版中國學科評級中,7個學科上榜。

    師資隊伍 現有專任教師1600余人,正高及副高職稱教師近800人,博士教師近800人,博士生導師30余人,碩士研究生導師700余人。特聘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為名譽校長,有國家杰青、長江學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20余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省突出貢獻優秀專家等90余人。特聘兩院院士3人、歐洲院士2人,特聘長江學者、國家杰青等40人,特聘高端外國專家近30余人,特聘研究員(副研究員)100余人。

    人才培養 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5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700余人)。立項國家級一流課程3門,省級一流課程26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6門,省級創新創業教育示范課程7門,省級應用型示范課程9門,省級精品課程38門,獲批全國首批斯坦福創新創業課程實驗中心。有省級以上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8個,獲批省級現代化產業學院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立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23項,教育部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2項,2021年獲批省級教學改革項目42項。近三屆教學成果獎共獲得省級以上獎勵41項,其中一等獎9項。近五年,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獎項1206項、省級獎項2575項,其中獲得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省級以上獎項103項,獲得挑戰杯省級以上獎項118項;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222項,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594項。近五年,學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超過95%。學校建有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張瀾學院,設立新工科+新農科榮譽班、新文科榮譽班和新醫科榮譽班,推行四制四化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近三屆畢業生升學率達45%。

    科學研究 現有科研人員1200余人,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特別是區域重大發展戰略布局,聚焦適應區域產業聚集區、重點支柱產業及新興產業,建有包括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省工程實驗室、四川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在內的各級各類科研平臺76個。近五年,學校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129項,其中重大專項及重點研發課題2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8項;承擔國家社科基金34項、國家藝術基金7項。2019年至2021年連續三年科研經費均超過2.4億元、師均科研經費超過15萬元。近五年,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研獎勵70項,其中一等獎8項、二等獎18項、三等獎43項、個人獎1項。我校教師負責的超長壽命疲勞裂紋萌生機理與壽命預測榮獲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參與的阿卡波糖原料和制劑生產的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榮獲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負責的《三禮名物詞研究》入選2015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發表CSSCI論文520篇,ESI各學科論文2600余篇,其中2021年發表ESI各學科論文1123篇,多篇發表在《自然-微生物》、《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柳葉刀》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ESI總被引頻次超過26000次,86篇文章入選ESI高被引論文,19篇文章入選熱點論文。獲得專利授權近1545項。在2022年最新公布的自然指數榜單中,我校位列川內高校第5位,內地高校第148位,全球高校第648位。王清遠教授連續八年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同時入選2020、2021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生涯影響力和年度影響力雙榜單。3名教師入選2021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年度影響力榜單。

    國際交流 與39個國家和地區的152所高校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其中包括42所世界知名大學、14所世界知名年輕大學和46所成都國際友城高校,促成成都市與泰國清邁府和新西蘭哈密爾頓市建立國際友城關系。牽頭成立成都國際友城高校聯盟并擔任聯盟秘書處和第一屆執行理事長單位。累計招收留學生3000人,生源國66個;2021年培養留學生769人,獲評首批四川來華留學生示范基地。實施一個學院對接一個國際一流學科(大學)工程,開展本專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4項,與英國斯特靈大學合作舉辦斯特靈學院,與泰國西北大學合作開展境外辦學項目。開展40個本碩博多層次海外聯合培養項目和42個海外校際交流交換項目,累積參與學生近1000名。設立泰國和新西蘭2個海外校友分會。聘請泰王國詩琳通公主為名譽教授;特聘泰國專家關國興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建有漢語水平考試(HSK)機考考點和省內第三家雅思(IELTS)機考考點。四川省泰國研究中心入選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備案名單。美國新罕布什爾大學孔子學院榮獲2019年度全球先進孔子學院稱號。

    地方服務 學校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緊密對接成都5+5+1現代產業體系及功能區建設需求,構建政校企互動、產學研結合的生態系統,助力科技成果本地轉移轉化,與中國農科院、中科院成都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新華三集團、綠地集團、成都大陸希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四川能投、四川鐵路集團、天府超算中心和成都市多個區(市)縣、市級部門建立了政產學研用戰略合作,合作建有中國農科院成都研究生分院、新華三IT學院、文明互鑒與一帶一路研究中心、成都生態文明研究院、成都市機關事務管理與文化建設研究中心、成都新聞學院、天府文化研究院、成都文獻中心、成都足球學院、成都研究院、成都市旅游研究院、成都會展經濟發展研究院、成都藥物產業技術研究院、幼兒體育發展研究中心(全國首家)。近五年,學校定點幫扶甘孜州石渠縣、阿壩州九寨溝縣和簡陽市新市街道石家村、石鐘鎮民強村,獲評2018年全省先進定點扶貧單位、2021年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區位條件 學校位于國家中心城市成都,發展區位條件優勢明顯,是國家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堅行動中以重慶、成都為戰略支點,發揮高校集群聚集溢出效應,打造西南地區高等教育對外開放橋頭堡的重要集成大學之一。學校為單體校區辦學,校區占地230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99.21萬平方米,其中教學科研行政用房面積50.43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15億元,圖書館館舍面積5.5萬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總量240.82萬冊,電子期刊140


    大學是文化傳承之地,是思想觀念和學術思潮的交匯處,通過對成都大學了解,上海vi設計公司覺得學校非常優秀,其校徽校訓也很有高度。



    本文關鍵詞:

    成都大學校徽,成都大學校訓,成都大學校徽含義
    聲明:本文“ 成都大學校徽校訓和簡介 ”信息內容來源于網絡,文章版權和文責屬于原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如圖文有侵權、虛假或錯誤信息,請您聯系我們,我們將立即刪除或更正。
    做品牌直接找總監談
    總監一對一免費咨詢與評估
    點擊咨詢總監
    相關案例
    RELATED CASES
    總監微信

    總監微信咨詢 舒先生

    業務咨詢 張小姐

    業務咨詢 付小姐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