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一個充滿理想和夢想的高等學府,成為我們心之所往、情之所系、夢之所想的地方。本文介紹西安信息職業大學簡介和校徽校訓
西安信息職業大學是國家教育部批準的全日制本科大學,具有獨立頒發國家承認統招本、專科學歷資格。
學校始建于1992年。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的發展戰略,逐漸形成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走內涵式、特色化發展道路,目標致力于把學校建成一所特色鮮明的,人民滿意的本科大學。張明同志任理事長、校長,吳介軍同志任黨委書記。
學校位于西安市長安區大學城,占地800余畝,校園建筑面積26萬平方米,設有人工智能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大數據與云計算學院、軟件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交通工程學院、建筑學院、理工學院、創新創業學院等14個二級學院及工程實訓中心、計算機實訓中心、電子實驗實訓中心、城軌交通實訓中心等教學機構,教學,實習(實訓)設施完備,生活設施配套齊全。
學校秉承厚德自強,創新奉獻的校訓和志存高遠、向善求真的校風,形成了以人為本、以德育人、重視理論、強化實踐的辦學理念,發揚勇于創新、自強不息的學校精神,積極營造朝氣蓬勃、科學素養、無悔奉公、和諧自然的育人氛圍,遵循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的發展戰略,,不斷深化改革,提升內涵建設。
學校先后被評為中國最具有發展潛力十佳院校、中國十大特色院校。2014年,學校在全國質量媒體教育聯盟總評榜陜西榜活動中榮獲最具就業競爭力稱號。在第二屆(2011)感動陜西教育人物(機構)推介活動中被評為最具特色專業院校,在第四屆(2015)感動陜西教育人物(機構)推介活動中,被評為最具就業力院校、張明院長榮獲推動陜西教育發展突出貢獻人物兩項榮譽等一系列獎項。
學校學科專業特色鮮明。學校按照中國制造2025 、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技術、大數據等國家戰略,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需要,根據陜西電子信息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統籌和優化學校專業體系,以陜西地區產業、技術、職業的最新變化為引導,開設軟件工程、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計算機應用工程、網絡工程、大數據技術與應用、智能制造工程、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電子商務等10個陜西急需的本科專業,36個高職專業。
學校對接產業鏈,形成以智能制造工程、軟件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應用工程、電子商務、交通運輸為主的6個學科專業群。建設以工學為主,信息類專業為特色,專業與產業高層次職業技術的專業體系。以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軟件技術、通信技術、應用電子技術、電子商務、等省級重點專業、一流專業、骨干專業為引領,以微電子技術、信息安全與管理、工業機器人、無人機應用技術等校級重點專業、特色專業為抓手,輻射帶動學校其他專業同步發展。
學校名師薈萃,英才云集。學校樹立了以人為本、教師是大學核心競爭力的理念,擁有一支師德高尚、數量合理、素質優良、結構優化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597人。我校按照《高層次人才引進辦法》,引進了一批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教師;大力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支持企業人員參加校內職稱評定。教師在科研立項、專利申報和論文發表上取得優異成果。
教學力量較強,教學水平較高。學校大力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長期致力于創新構建按社會需求設專業,按學科打基礎,按就業設模塊,使學生橫向可轉移、縱向可提升的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完善校企合作、校行合作、校政合作的育人機制,努力實現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創新形成了三合作四對接的人才培養模式。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培養方案由教師與企業人員共同制訂;課程體系根據企業生產實際調整和改造,并根據產業技術進步隨時進行改革;實驗、實訓、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由特聘來自企業的雙師型教師參與指導。如西安比亞迪電子有限公司,西安中興通訊有限公司等企業把一些生產過程融入到學校教學中,與學校共同開發教材,使學生更好更快的適應工作環境與崗位。
學校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斷加大教學投入,加強實驗室和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及課程教材等教學基本建設,教學質量及教學水平穩步提高。2013年通過了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2014年,我校在陜西省巡視診斷工作中,專家組充分肯定了學校的辦學條件和水平。
學校不僅強化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而且下大氣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畢業的學生能夠扎根三秦,愛崗敬業,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通過跟蹤調查問卷顯示,我校畢業生專業相關度高,就業競爭力強。據西安高新區人才交流中心統計,近5年,我校為區內提供逾5000名技能型人才。其中不少已成為企業骨干和中高層管理干部。畢業生思想素質高、專業技能強、協作精神好、適應速度快,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三年來,我校畢業生的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為陜西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
學校基礎設施完善,教學條件優良。2005年,學校喜遷新校區,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斗,已建成集教學、科研、辦公、體育、生活等各種功能建筑及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校園。建有教學樓2棟,學生公寓樓16棟,實驗實訓樓2棟,工程實訓中心大樓3棟,圖書館大樓1棟,體育館1棟,學生餐廳,洗浴中心樓各1棟,各類運動場3個。館藏圖書豐富,2015年,建成工程實訓中心大樓3.6萬平方米。2013年,先后被高新區,西咸新區確定為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各類教學、生活設施設備齊全,功能完善,適應內涵建設協調發展的需要。
學校校園文化濃郁。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秉承志存高遠,向善求真的校風和以朝氣蓬勃,科學素養,無悔奉公,和諧自然的文化為核心,按照大型活動精品化;中型活動特色化;小型活動經常化的思路,提升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和水平。
學校團委、體育部、學生會、各學生社團經常性舉辦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個性、特長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整個校園呈現出朝氣蓬勃、生機盎然的景象,讓學生在學校專業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能實踐之余,盡可能張揚其個性、特長、使其全面發展、成長成才。我校有極具陽光氣息與青春活力的校園文化生活,各類社團繽彩紛呈,旋影電子信息協會、互聯網+協會、創新創業協會、中興社、華為社、IBM社、耕耘文學社等38個學生社團競相比艷。2012年,學校被中共陜西省教育廳評為陜西省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
學校投入逾億元,建成體育館1棟,為體育課教學及體育競賽的開展提供了條件保障。近年來,學校的足球、籃球、田徑、輪滑等多個體育團隊競逐于全省各類比賽,并取得了多項優異成績。
學校獎優助困體系完善。學校積極貫徹落實普通高校獎學金、助學金與助學貸款政策。設有國家獎學金8000元/年;國家勵志獎學金5000元/年;特困學生助學金3500元/年;一般學生助學金2500元/年;對家庭困難學生提供生源地無息助學貸款8000元/年。
學校建立健全了獎、貸、助、減、免五位一體的學生助學體系,校內外設有勤工助學崗位,鼓勵學生自主自強,激勵和幫助學生成長成才。
站在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歷史起點上,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擔當起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改革試點的光榮使命,以立德樹人為己任,為我國四個現代化培養一批又一批大國工匠和能工巧匠。學校始終保持職業教育屬性和特色,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走內涵式、特色化、規范化發展道路,奮力把學校建成陜西離不開,業內都認同,國際可交流特色鮮明的人民滿意的本科大學,推動職業教育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為陜西經濟社會及信息產業發展和建設陜西高等教育強省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為實現兩個100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大學是文化傳承之地,是思想觀念和學術思潮的交匯處,通過對西安信息職業大學了解,上海vi設計公司覺得學校非常優秀,其校徽校訓也很有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