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一個充滿理想和夢想的高等學府,成為我們心之所往、情之所系、夢之所想的地方。本文介紹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簡介和校徽校訓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是1999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由創辦于1950年的國家級重點中專咸陽機器制造學校改制升格的省屬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是西北地區首家由教育部批準改制升格的高職學校。2010年1月,與陜西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合并組建成新的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七十余年的發展歷程中,共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17萬余名,為陜西乃至全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5年學校在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被評為優秀,2011年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2019年躋身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并入選教育部、財政部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單位A檔(全國前十),2005、2014年連續兩屆榮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全國黨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創建單位、全國高校思政工作創新發展中心、全國機械行業骨干職業院校、全國機械行業校企合作與人才培養優秀職業院校、中國工業優秀單位、全國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中國職業教育就業百強、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優秀學校、全國高職院校服務貢獻50強、教學資源50強、教學管理50強、學生管理50強、實習管理50強、產教融合50強、陜西省先進集體、陜西省文明校園、陜西省平安校園、陜西省高技能人才工作先進單位、陜西省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優秀單位、陜西省首批示范高校就業創業指導服務機構、陜西省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學校黨委被評為陜西省先進基層黨委,院團委被評為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現是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單位、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單位、全國機械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單位、全國校長聯席會議主席團成員單位、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副會長單位、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常務理事單位、全國機械行業服務先進制造高水平職業院校建設聯盟執行理事長單位、世界職教院校聯盟正式會員、國家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附設單位、國家信息化建設試點學校、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教育部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試點院校、教育部混合式教學試點單位、教育部工業機器人應用人才培養中心建設單位、中國機械政研會常務理事單位、魯班工坊建設聯盟副理事長單位、中國服務外包產教聯盟會員單位、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百萬千項目院校。
學校地處中國第一帝都、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著2350多年建城史的咸陽市區,東臨省會西安25公里,北鄰西安咸陽國際機場15公里,隴海鐵路、鄭西高速客運專線傍校而過。學校占地面積1160余畝,校外教學用地1200畝;建有校內222個門類齊全、設備優良的實訓基地和工程訓練中心,其中3個國家級實訓基地,4個國家級生產性實訓基地,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訓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訓基地,4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2個央財支持實訓基地,1個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8個省級實訓基地,1個先進制造精雕產業學院。圖書館文獻總量220余萬冊,建設有CNKI中國知網、讀秀、電子圖書類等20余種數據庫,校園網出口帶寬3.5G,教學區和辦公區無線網覆蓋,涵蓋一卡通管理系統、數字化校園平臺、辦公自動化系統、檔案信息化系統、學生職業資格證書庫等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智慧校園管理平臺運行有序。建有文體中心、羽毛球館、乒乓球館、400m標準塑膠跑道田徑運動場等體育場館;擁有新教學樓、新型學生公寓、學生食堂、學生活動中心、多功能報告廳等完善的基礎設施,建筑面積75萬平方米。
學校學生總數21000余名,教職工1210名,建院以來教授累計115人(二級教授8人、三級教授13人)、副高職稱以上537人,博士、碩士研究生831人。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2個,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團隊2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名,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教學名師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全國模范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院士工作站(室)2個,全國師德標兵1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1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個人2人、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2人、黃炎培職業教育杰出教師3人,省級突出貢獻專家2人,省級教學名師16人,省級教學團隊9個、省級優秀教師4人、省級師德標兵2人、省級師德先進個人3人,省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技術能手5人,多人入圍教育部和陜西省高職教育專家庫,1人當選國家督學、69人擔任全國行指委、專指委、教指委主任委員、委員。學校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依托單位,近年來,教師公開發表各類教科研論文5702篇,其中核心期刊3447篇,被SCI、EI、CSCD、CSSCI等收錄154篇;承擔國家、省(部)、市級各類科研項目及橫向項目等450項,獲得國家授權專利996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2項、省高校科學技術獎12項,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獎3項,地廳級科研進步獎7項;承擔國家863計劃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工信部發布國家機械行業標準3項(機床標準)、行業團體標準4個;教育部認定協同創新中心4個,陜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陜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級產學研一體化示范基地1個,咸陽市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3個,校級技術創新服務平臺14個。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各3項,陜西省人民政府教學成果特等獎7項、一等獎10項、二等獎16項;國家教指委教學成果或科學研究成果共計37項;教師參加國家級、省級業務能力大賽累計獲獎130項。
學校設有機械工程學院、材料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航空工程學院、財經與旅游學院、商貿與流通學院、汽車工程學院、化工與紡織服裝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繼續教育與培訓學院、公共課教學部、體育部、美育部等16個教學院部。擁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站、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考點、全國英語等級考試考點、全國制圖員考試考點等職業資格培訓與考試認證機構,形成了以大專層次全日制高職教育為主,融以職教本科、成人教育、短期培訓和技能培訓鑒定相結合的辦學格局。專業設置立足產業急需,涵蓋裝備制造、電子電氣、工程材料、信息技術、財經商貿、公共事業、物流管理、工民建筑、紡織染化、服裝藝術等十大職業門類87個專業及方向,形成了以工科為主,經、管、文、外、藝類專業協調發展的格局。其中教育部精品專業1個、教育部高職高專教改試點專業2個、教育部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工程教改試點專業2個、國家示范專業5個、國家級骨干專業12個、全國機械行業技能人才培養特色專業3個、全國機械行業創新建設專業1個、央財支持建設提升產業服務能力項目專業2個、全國職業院校裝備制造類示范專業2個、省級教改試點專業3個、省級重點專業16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8個,立項建設省級一流專業7個、一流培育專業13個,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個;主持專業類及專業教學標準研制5項,參與專業教學標準研制21項,3個專業的崗位職業標準成為全國行業標準,主持建設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3個、參與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9個、主持省級專業資源庫2個;建成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3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課程7門、省級精品課程19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5門,國家規劃教材和全國機械職業教育優質教材58本、省級優秀教材17本。
學校秉承明德、篤學、精藝、強身的校訓,傾力辦有靈魂的教育,建有品位的學校,創有境界的文化、育有底氣的人才。緊緊圍繞陜西支柱產業現代裝備制造業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瞄準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成才目標開展人才培養。充分依托牽頭組建的全國機械行業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職業教育集團陜西裝備制造業職業教育集團(國家級示范職教集團)校企協同育人戰略聯盟和院內實驗實訓基地、技術訓練中心,攜手省內外百余家國家級骨干企業及科研院所,構筑起校內實驗實訓基地校辦實習工廠校外實訓基地三級配套的實踐教學體系與基礎訓練仿真鍛煉實際操練三層遞進的學生能力培養機制。大力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繁榮校園文化,倡導高雅藝術進校園,持續推進各項競賽活動,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全面成長。近年來,學生在國家級、省級技能比賽中屢獲佳績,各類技能競賽獲獎累計1676項,其中國家級技能大賽等獎項561項;獲得校園文化建設成果國家級二等獎1項、優秀獎1項,省級一等獎4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項;榮獲國家級、省級校園文化藝術獎39項。
學校重視學生就業工作,構建起了遍布全國的畢業生就業網絡。定期舉辦的校內供需見面,雙向選擇就業洽談會,為畢業生就業搭建便捷平臺。依憑厚實的行業基礎,學校與國內6
大學是文化傳承之地,是思想觀念和學術思潮的交匯處,通過對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了解,上海vi設計公司覺得學校非常優秀,其校徽校訓也很有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