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一個充滿理想和夢想的高等學府,成為我們心之所往、情之所系、夢之所想的地方。本文介紹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簡介和校徽校訓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位于素有塞上江南美譽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學院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設立、教育部備案,具有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校隸屬于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
學校初創于1951年,由寧夏商業學校、寧夏供銷學校、寧夏糧食學校、寧夏農業機械化學校(寧夏機電工程學校)和寧夏化工技工學校五校整合,于2006年更為現名。70年的辦學歷程,使學校與國家職業教育發展同呼吸,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共命運。薪火相傳,砥礪奮進的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積淀形成了德能并重、多元融通、對接產業、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鑄就了厚德、勤學、敬業、強能的校訓精神。
2010年,學校被確立為寧夏第一批示范性高職院校;2013年,入選國家首批百所骨干高職院校;2015年,建成4個(中國)寧夏現代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2016年,自治區黨委授予學院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是寧夏高校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2017年,榮獲第五屆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學校獎;2018年,獲得全國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承辦兩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電子芯片級檢測維修與數據恢復賽項;2019年,被教育部認定為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被教育部立項國家雙高計劃專業群建設單位。同年,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2020年,入選教育部職業院校校長培訓培育基地單位;2021年,獲批自治區雙高計劃建設單位。
黨的建設卓有成效。學校立足雙高計劃,創新實施了以領航鑄魂金鑰匙三大工程為重點的黨建項目,建成2個教育部全國高校黨建樣板支部,獲批立項全區教育系統黨建示范高校,1個全區高校黨建標桿院系、2個全區高校黨建樣板支部、1個全區高校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工作室;培育建成4個全區教育系統五星級、18個校級四星級基層黨組織;分兩批次共建成22個校級黨建品牌(特色)項目;創建全區高校首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講堂,2020年以來,累計開展各類宣講培訓6000余人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成自治區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深入開展學校領導干部深入基層聯系學生開展七進一交友活動,全校623名教師參與到學生中去活動,聯系班級110個,人均聯系學生次數超過10次;在自治區大中小學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項目中,立項1項三全育人綜合改革項目、3項課程思政精品項目,2項思想政治(德育)工作精品項目。
辦學基礎持續夯實。學校占地1306畝,建筑面積22.4萬平米,固定資產10億元,館藏圖書78.6萬冊,在校生超萬人。建有現代煤化工、現代裝備制造、現代烹飪與營養及現代電子信息4個(中國)寧夏現代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28個校內實訓中心,183個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建成了智慧教室134間,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7億元,生均達2.33萬元。建有教學、學工等14個信息化標準應用服務系統,高速無線實現全院覆蓋。擁有1個全區最大的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1個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1個自治區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基地。
產業專業深入對接。學校立足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生人人出彩的辦學方向,主動適應國家戰略和區域重點產業發展需求,緊密對接電子信息產業、新型材料產業、綠色食品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文化旅游產業等重點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設置招生專業49個。建成了國家高水平高職專業10個,省級高水平高職專業5個,形成了工科與商科兩翼齊飛的專業布局。現有信息技術學院、電氣與控制工程學院、能源化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財會金融學院、商貿學院、旅游管理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學院、人文學院、馬克思主義學學院等10個二級學院,學校累計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各類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近10萬人,現已成為寧夏高素質復合型、創新型、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輸出地。
師資力量持續壯大。教職工637人,其中正高級職稱38人,副高級職稱144人;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教師23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9人,目前在讀博士34人;雙師型教師375人,擁有院級專業(群)帶頭人43名,骨干教師118名。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建有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個,自治區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擁有自治區塞上技能大師2人,自治區青年拔尖人才4人,自治區青年托舉工程人才4人,自治區技術能手8人,自治區教學名師29人,黃炎培職業教育杰出教師獎1人,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4人,自治區優秀教師2人,自治區師德標兵和教書育人楷模2人,自治區五四獎章1人,自治區人才小高地1個。
教科研勢頭強勁。近三年來,立項教科研課題281項,其中廳級以上106項,院級橫向課題153項;教師在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676篇,其中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34篇;已取得專利項目達178項。學校教師在各級各類教師教學競賽中獲獎64項,其中,在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獲得三等獎1項;在全區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中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9項;在全區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中獲獎一等獎19項、二等獎16項、三等獎13項。建成了由7名企業專業群帶頭人,31名企業領軍人才(大師名匠)及288名企業人員組成的兼職教師隊伍。學校立項11門區級、20門校級院級精品課程;建成6個專業(群)教學資源庫、34門一體化課程、30門微課程,主持建設1個國家級專業資源庫,參與建設完成2個國家級專業庫;開展123門課程思政師范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課程99門,建成4個區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立項寧夏智庫課題3項,其中關于我區農產品冷鏈物流轉型升級的對策建議的智庫成果列入自治區冷鏈物流三年行動計劃和自治區物流發展十四五規劃。
學生培養成效顯著。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產教融合為路徑,著力培養復合型、創新型、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學校堅持致力于服務人的終身發展,大力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和職業能力,讓學生就業有能力、升學有通道、發展有空間。學校招生人數由2013年的2000人增長至2021年的4166人,現有在校生過萬人,招生人數多年位居寧夏職業院校第1,學校招生計劃完成率始終保持在99.5%以上,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用人單位滿意度達95%以上,一部分學生已成長為企業、行業的中堅力量。學生在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國家級獎項8項,區級獎項278項,獲獎數量和質量穩居寧夏高職院校之首,并打破了寧夏高職院校獲全國一等獎零的記錄。
創新創業深入實施。近年來,學校取得了一批標志性、示范性建設成果,培育出一批開創型的雙創優秀人才,相繼獲批自治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自治區1+X眾創空間等建設項目,共獲得政府建設經費530萬元支持。出版創新創業教材3本、專創融合教材2本,建成校內校外雙百導師智庫,雙創教育覆蓋100%,雙創大賽參賽率提高至40%。在互聯網+等國家級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獎22項,其中銀獎以上8項,在自治區級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獎117項,其中金獎27項,互聯網+大賽成績連續三年居寧夏高職院校榜首。高職發展智庫平臺發布,2019年-2021年學校在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獎數量排名分別位居全國高職院校第13位、第9位和第3位。
校企合作持續深化。學校牽頭成立寧夏首個政行企校合作辦學理事會、校校合作聯盟以及4個自治區級、21個校級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5個產業學院。目前,已面向18個專業(群)開展12個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聯合中烹協、西門子(中國)公司、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公司等50多家行業企業組建了5個職業教育集團、7個應用技術研發中心、30個教師流動中心,建成了204個校外實訓基地,承辦了近180項自治區級以上職業技術大賽。
合作辦學更加緊密。學校積極開展國際職業教育交流與合作,先后組團參訪英國、法國、德國、墨西哥、烏克蘭、泰國、柬埔寨等國家和院校,與烏克蘭國立經濟大學、泰國暹羅大學、馬來西亞理工大學等院校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在學術研討、教學研修等方面開
大學是文化傳承之地,是思想觀念和學術思潮的交匯處,通過對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了解,上海vi設計公司覺得學校非常優秀,其校徽校訓也很有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