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一個充滿理想和夢想的高等學府,成為我們心之所往、情之所系、夢之所想的地方。本文介紹白銀礦冶職業技術學院簡介和校徽校訓
白銀礦冶職業技術學院坐落于享譽海內外的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基地銅城甘肅白銀。學校前身是1958年創立的白銀公司技工學校、1984年創立的白銀有色金屬職工大學,2011年經甘肅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白銀礦冶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經市屬職業教育資源整合,將甘肅省靖遠師范學院(始建于1935年)、白銀市工業學校(始建于1986年)整體并入。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綜合性公辦普通高等院校,是甘肅省雙高計劃立項建設學校。
學校設南北兩個校區,占地830余畝,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6946萬元,館藏紙質圖書42萬冊,電子圖書資源總量約16T。有各級各類注冊學生8500人,其中:全日制專科生7600人、中職生900人。自建校以來,共培養畢業生近50000余名,為甘肅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校師資隊伍結構合理綜合素質優良。現有教職工485人,有專任教師461人,其中:教授級職稱教師3人、副教授級職稱教師105人、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教師160人、教學名師16人、專業帶頭人62人、骨干教師187人、雙師型教師360人、省級園丁獎2人、市級園丁獎12人,有外聘兼職教師165人。校內建有孫耀恒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和李振瑜甘肅省技能大師工作室。
學校專業門類齊全特色鮮明。設教育與藝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汽車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礦冶工程學院、現代服務學院、建筑工程學院、財經商貿學院等8個二級學院。開設全日制高職專科專業30個,建成省級特色專業1個,形成了以資源開發和有色金屬采選冶化類專業為特色,現代裝備制造類和學前教育專業為優勢,持續發展壯大汽車工程、財經商貿、信息技術、建筑工程等專業群,形成了綜合性的專業布局結構。建有校內實訓室135個、校外實訓基地180個、教師實踐基地15個、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1個。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深度有底蘊。學校與國內外300多家行業領軍企業、中央及省屬大型國有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為畢業生提供廣泛的就業崗位。畢業生就業率常年穩定在95%以上。學校與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開展深度校企合作,開設訂單冠名班、合作舉辦現代學徒制和新型學徒制試點,合作開展有色冶金類專業職業技能1+X證書試點。同時與中德諾浩(北京)教育投資有限公司、甘肅導航標教育集團、北京德信合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德國手工業協會、澳柯瑪股份有限公司、達內教育集團等開展校企合作育人、訂單培養、合作辦學、合作就業。學校還把發展的目光投向世界,積極引進歐美多個發達國家優質教育資源,在贊比亞等一帶一路國家建有培訓基地,成為教育部職業教育走出去首批試點院校,2017年招生的首批17名留學生已順利畢業。
教學科研成果顯著。近五年來,學校教師在國家級、省級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946篇,其中國內核心期刊發表51篇,國外SCI發表4篇;出版專著18部、教材62本,開發一體化校本教材54本,均用于學校教學;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0項。教師在省級以上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中,21人獲得省級一、二、三等獎,1人獲省部級獎;1人入選理論界甘肅省優秀青年文化人才,建成1個國家級大師工作室,2個省級名師工作室,1個名師工作室正在建設中;學校教師完成市廳級以上科研項目47項、在研項目28項,到賬科研經費432萬元,學院科研投入300多萬元。學校與中科院近物所開發的重粒子加速器測磁線圈項目榮獲全國技工科研成果一等獎;與航天510所研發生產的神七神八航空電源盒得到良好應用。
學校是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全國職工教育培訓先進單位,全國有色金屬院校師資培訓基地。建成中央財政支持的數控技術及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實訓基地、甘肅省第64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工業和信息化人才培養綜合服務平臺測評中心。先后獲得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突出貢獻獎全國企業職工教育培訓先進單位全省職業培訓優秀集體、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學校、白銀市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面向未來,學校正乘著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的春風,擂響高質量發展的激越鼓點,堅定不移向著建設特色鮮明、全省一流高水平職業院校而努力奮進!
大學是文化傳承之地,是思想觀念和學術思潮的交匯處,通過對白銀礦冶職業技術學院了解,上海vi設計公司覺得學校非常優秀,其校徽校訓也很有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