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廁早已成為城市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公廁標識設計卻總讓人感到困擾。標識不明顯、不夠直觀、不夠人性化等問題,導致不少市民在尋找公廁時要“低頭族”,甚至使得公廁標識被當作自拍背景,給市容形象帶來巨大負面影響。本文將從四個方面著手,探討公廁標識設計如何才能不再“低頭族”。
公廁標牌內容規范化主要是指統一標示公廁的名稱、標志、地址以及維修維護等信息,在視覺傳達的同時又能夠提供必要的服務保障。其中,標識要符合常規心理意愿,方便市民在緊急時刻找到公廁,標牌的高度、顏色和字體大小等要求也需要符合人機工效學原理。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標識內容要針對不同人群的需求進行制定。譬如,對于老年人,在字體大小方面要求要更大;對于外國游客,標識要提供多語種說明,滿足其語言需求。因此,規范化僅僅指標識的統一化,同時能夠提供多樣化、貼心化的服務,方便市民找到公廁,也為城市形象加分。
如濟南市市中區,在公廁標識中增加了“公廁所在地非抽煙區,請愛護環境”的字樣,在提供服務的同時,也引導市民維護環境、健康生活。
要想讓公廁標識不被市民視為路標而是成為城市文化的象征,也需要在設計上下足功夫。將公廁標識與城市文化相結合,在視覺上增添城市特色,成為城市的文化符號,為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提高城市的美譽度。
比如,杭州市河坊街區公廁,利用明清建筑風格元素,將公廁改造為仿古建筑,融入到古城風景區中,成為景區的一部分,且設計簡約又不失華麗,彰顯出杭州“人文底蘊、風景秀美”的城市文化特色。
再比如,北京市石景山區公廁,利用特色文化元素,開發出多語種公廁手冊,傳播北京城市文化,為外籍游客提供便捷和溫馨服務。
信息技術手段代表著未來的趨勢,借助它的力量,使標識更加智能、互動化,在滿足市民需求的同時,也為城市提供了新的服務形態,打造智慧城市。
比如,黃陂區公廁標識利用 QR 碼技術,掃描后直接導航到公廁位置;西安市蓮湖區公廁標識安裝觸摸屏,獲取公廁狀態信息、設施清單,一觸即達,實現城市公共服務智慧化。
但是,信息技術手段并非一定適用。譬如,老年人和小孩子不一定能夠利用智能手機,還需要為他們提供易于理解、操作簡單的標識服務。因此,市場需求和民眾使用習慣要成為信息技術手段的有效衡量標準。
市民需求是公廁標識設計最根本的出發點。標識不能僅僅是一個靜態的、平面的標志,更應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符號。設計時需要考慮到人性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問題,使標識更加貼心和有意義。
例如,在南美洲智利的瓦爾帕萊索市,公廁標識維修時常采用公眾投票的方式,讓市民自己設計公廁的標識。這樣,公廁標識不再是官方強制重構的產物,而是市民群眾的智慧結晶,可以激起市民愛護公廁、自覺維護城市環境的熱情。
而在國內,深圳福田區以及南昌市東湖區,公廁標識也加入了紫外線殺菌的功能,既為市民提供了普通的標識使用,又兼具衛生的實用價值。
綜上所述,公廁標識設計需要規范化、貼近市民需求,融合城市文化元素,并利用科技手段拓展它的使命范圍。只有這樣,才能使公廁標識真正不再是平凡無奇的標識,而是呈現出多樣化、創意頗高的綜合性符號,成為城市公共服務范疇中的一份子,參與塑造城市景觀與形象,并且讓這些公共服務標簽成為城市文明、公共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
以上公廁標識設計精彩介紹完,以下為上海vi設計公司部分案例:
公廁標識設計配圖為上海vi設計公司作品
本文關鍵詞:公廁標識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