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越成功,其對品牌和logo設計的重視程度越高。本文介紹白云山和黃品牌故事和白云山和黃標志logo設計圖片。
廣州白云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白云山和黃”),由廣藥集團白云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與愛國商人李嘉誠先生旗下和記黃埔(中國)公司于2005年5月合資成立;其前身廣州白云山中藥廠成立于1988年5月。公司現有在編員工2802人,其中院士1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博士10人、碩士66人,高級職稱19人,工程技術人員占全部員工總數的53%。2012年,公司銷售規模超20億元,是華南地區最大的單體中藥生產企業,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
公司站在時代的前沿和行業的高度,以“教育、愛心、科技、創新、責任”十字方針為指南,以“中藥現代化、中藥國際化、中藥大眾化、中藥科普化” 為使命,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內抓管理,外拓市場,實施“人才、品牌、科技”三大戰略,形成了科技創新、責任營銷、文化傳承、人才工程、黨建先進五大核心競爭優勢。尤其是1999年以來,公司步入高速成長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1999年—2012年企業規模擴大30倍,銷售、回款、產值、利潤四項指標保持30%以上增長。公司擁有九大劑型,140多個品種,主要產品有:板藍根顆粒,復方丹參片,口炎清顆粒,消炎利膽片,六味地黃丸,穿心蓮片,腦心清片,丹紅化淤口服液,白云山涼茶,神農酒等。其中,口炎清顆粒、腦心清片、丹紅化淤口服液是我司的獨家產品。公司積極打造現代中藥先鋒企業,向大健康產業優勢企業進軍。
公司以企業現代中藥研究院為核心,通過整合外部優勢科技資源,著力完善國家、省、市三級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大力加強核心技術開發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建設。公司在全國率先設立具有長效激勵機制的“自主創新基金”,首筆撥入經費3000萬元;建成華南地區首家企業現代中藥研究院,聘請中華醫學會原會長鐘南山院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副局長任德權為名譽院長,聘任藥代動力學專家劉昌孝院士任院長,國醫大師鄧鐵濤、肖培根院士、李連達院士、陳可冀院士、姚開泰院士為顧問;成立廣州市現代中藥重點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并通過了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認證;與鐘南山院士合作共建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與劉昌孝等五院士攜手發起我國首個“產學研聯盟”。白云山和黃被國家科技部授予“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建設十周年優秀單位”稱號,被認定為廣東省“創新型企業”和“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并設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建立國內規模最大的板藍根GAP藥材基地和穿心蓮、丹參、溪黃草藥材GAP基地,并在全國首家通過國家GAP基地認證。白云山板藍根抗病毒機理研究成為國家科技部首批中醫藥國際合作項目,白云山板藍根顆粒成為首個獲得全球最大衛生科研機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資助研究的中藥產品。白云山和黃四項課題中標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項目,成為廣東省同時中標這一國家級重大專項課題最多的藥企。由鐘南山院士為帶頭人,成立國內首家中藥抗病毒研究中心——白云山和黃中藥抗病毒研究中心。與中國醫科院藥植所合作完成世界首個藥用植物——丹參基因組框架圖,白云山丹參片成首個基因中藥。
公司重金打造“神農草堂”中醫藥博物館及以神農精神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做強文化健康,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和接受中醫藥。“神農草堂”融知識性、趣味性,集中醫藥歷史、文化及中草藥種植于一體,現已接待海內外游客80萬人次,成為雅俗共賞的中醫藥文化傳播典范之作,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譽為“建設中醫藥強省、文化大省的重要成果,其社會影響十分深遠”。公司成立首家“神農中醫藥文化研究院”;成立市級藝術團——神農藝術團;與廣州中醫藥大學共建“神農學院”;建立神農醫藥博士俱樂部;啟動神農俱樂部“個人健康服務工程”和“健康服務節”;承辦首屆神農中醫藥發展論壇等。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給廣大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讓中醫藥養生保健理念惠及大眾。
公司秉承“愛心白云山”和李嘉誠先生“關心是潮流”的社會宗旨,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努力做最好的企業公民。公司在全國首家建立“五級質量控制體系”;全球首創“家庭過期藥品回收(免費更換)機制”:在全國設立6600家“白云山和黃永不過期藥店”,為消費者免費更換過期藥品。2008年,公司發布我國醫藥行業首份企業全面社會責任報告——《做最好的企業公民》。
公司有國內強大的銷售網絡,并聯手和記黃埔屈臣氏、百佳以及歐洲擁有的5000多家零售終端,在深入開拓國內市場的同時,大力進軍海外市場,踏著中藥現代化、中藥國際化的堅實步伐,鑄造人類生命的健康長城。
白云山和黃標志logo簡約大氣,體現了白云山和黃大品牌氣質,上海vi設計公司認為設計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