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一個充滿理想和夢想的高等學府,成為我們心之所往、情之所系、夢之所想的地方。本文介紹天津體育學院簡介和校徽校訓
天津體育學院成立于1958年8月。當時,根據中共河北省委10-15年普及高等教育的方針和適應教育、體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并為準備1959年9月在北京舉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運動會,河北省人民委員會決定在河北省省會天津市,由原天津體育學校、石家莊師范學院體育系合并,同時在全省抽調優秀運動員,組建天津體育學院。學院的任務是培養運動員、教練員和部分高中及大學的體育教師及較高級體育專業人才。時任河北省副省長、天津市委書記、市長李耕濤兼任第一任院長。1967年1月,天津市恢復為中央直轄市;1969年10月,天津體育學院由河北省劃歸天津市管轄。
建校初期,學校匯集了一批優秀教練員和運動員,具有較高的競技運動水平,摔跤、女子跳水、游泳、男子籃球、棒球等運動項目成績已位居國內前列。在第一屆全運會上,奪得古典式、自由式、中國式三項摔跤冠軍。同時,一批知名專家學者在學校執教,如陳家琦、馬喻、牛興華、柴文秀、劉世藩、鄭必達、姚志珍、張春霈、任福興等。
學校團泊校區位于靜海區團泊新城西區健康產業園,占地面積1115.7畝,各類校舍建筑總面積約38.86萬平方米,于2017年11月投入使用。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億9千余萬元。學校圖書館新館建筑面積近1.78萬平米,現有紙質文獻館藏總量44.2萬冊,紙質期刊851種,擁有數據庫45個,電子圖書總量104萬余冊,電子期刊總量127萬余冊。
學校已為國家體育和教育戰線培養了3萬余名受到社會歡迎的應用人才,涌現出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體育教師、省市勞動模范、國家隊教練員和金牌運動員。學校在群眾體育與全民健身、青少年體質普查與評價、運動能量代謝、中國人骨齡發育標準、體育情報、體育法制建設等領域做出了開創性工作。
學校現有18個本科專業,涉及教育學、管理學、文學、藝術學、理學、醫學6個學科門類。197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13年通過立項建設博士學位授權單位驗收,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批準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體育學一級學科被批準為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6500余人,其中本科生4939人,博士研究生68人,碩士研究生1274人,來華留學生67人。
學校現有教職工594人,專任教師中具有正高級職稱57人,具有副高級職稱127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97人,具有碩士學位教師286人。入選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天津市優秀教學團隊14個,天津市十二五教學創新團隊3個。擁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天津市教學名師8人,其他各類省部級人才稱號獲得者15人。學校現有在崗博士研究生導師4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97人。
學校不斷強化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實施了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系列方案和措施,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2013年,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獲批教育部本科教學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特殊教育專業獲批市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017年,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運動人體科學、應用心理學等5個專業被批準為天津市優勢特色專業建設項目,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舞蹈學、教育技術學、新聞學、市場營銷、特殊教育、運動康復等7個專業被批準為天津市應用型專業建設項目。我校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運動康復四個專業先后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舞蹈學、特殊教育、新聞學專業先后獲批天津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建成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4門國家精品課程,8門天津市精品課程,2門天津市大中小學黨史專題課程思政精品課,4門天津市高校新時代課程思政改革精品課,9門天津市高校課程思政示范課,1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4門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設課程。4個實驗教學中心被授予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稱號,1個實驗教學中心被批準為天津市市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6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認定為天津市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建設項目。2001年以來,我校教學成果榮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二等獎各1項,另有10項教學成果獲天津市級教學成果一、二等獎,8項教學成果獲國家體育總局教學成果二、三等獎。2013年至今,我校共獲國家級、市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立項209項。
學校學科優勢顯著,在2017年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我校體育學一級學科獲A-等級。運動人體科學和體育人文社會學是我校傳統優勢學科,第一批天津市重點學科。體育學入選天津市一流學科建設名單,特殊教育、運動健康入選天津市特色學科(群)建設名單。學校現有競技運動心理與生理調控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運動生理與運動醫學天津市重點實驗室、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天津市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研究基地、教育部體育教學研究中心等一批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科研單位。學校的心理學與運動行為促進運動線粒體生物學基礎與應用和若干重大慢性疾病的運動康復與防治等3個團隊入選為天津市高校創新科技團隊培養計劃。學生體質與身心健康促進研究中心獲評成為天津市高校智庫,并獲得2018-2019年度天津市優秀高校智庫建設項目稱號。全民體質與主動健康智庫成功入選天津市首批重點聯系和推動建設的科技創新智庫。學校體質檢測中心獲批天津市社會科學普及示范基地。學校與天津大學合作共建了全國首家智能體育協同創新中心,與天津中醫藥大學健康科學與工程學院共建運動營養與健康產學研合作實踐基地,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崇禮院區、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人民政府、天津健康產業國際合作示范區管理委員會四方簽約,共建崇禮冰雪運動院。我校參與籌建的西藏昌都市特教學校特殊兒童運動康復訓練中心現已投入使用。
學校科研實力不斷增強。近年來共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局級科研項目431項。其中國家科技部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1項,國防科技戰略先導計劃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研究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后期資助項目2項、一般及青年項目26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5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后期資助項目2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一般項目3項、教育部青年專項課題1項,天津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30項、十三五規劃項目25項、2021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9項(含重大項目1項),天津市重大科技攻關、天津市技術平臺專項、天津市應用基礎重點和一般項目、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科基金及奧運科技攻關項目、天津市哲學社科基金項目等省部級科研課題259項,天津市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研究項目31項,教育部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1項,天津市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3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獎勵24項,出版著作、編著、教材工具書等16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2000余篇。
學校主辦的《天津體育學院學報》,為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體育類核心期刊、科學引文數據庫源期刊、2021年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國內外10余家知名檢索機構收錄為來源刊。在2021年度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指數名排名中,學報獲體育學學科期刊轉載量第6名,轉載率第9名,綜合指數第7名成績。在2021年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體育學)排名第9名(Q1)區。2021年《天津體育學院學報》在第二十八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展示期刊評選中,作為中國精品期刊入圍并進行展示。
學校重視高水平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賽艇、橄欖球、羽毛球、棒球、網球等運動項目是競技體育學院的傳統優勢項目,我院教師和學生作為教練員和運動員在奧運會、世界杯、亞運會、全運會等大賽中取得過優異成績,在國內外均有較大影響。2014年4月,我校與天津市體育局簽訂共建協議,組建天津市賽艇隊、橄欖球隊、羽毛球隊、帆船隊,先后代表天津市獲得第十三屆全運會、第十四屆全運會兩金二銀四銅的優異成績。2021年,我校多名大學生入選中國體育代表團,出征東京奧運會,1名學生獲東京奧運會賽艇女子八人單槳有舵手銅牌。我校學子擔任北京冬奧會鋼架雪車項目試滑員,為冬奧會貢獻出天體力量。目前,學院正努力拓展新興運動項目,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體教結合、培養高水平競技人才的新模式和新途徑,為天津市及全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學校與中國排球協會合作共建中國排球學院,與中國柔道協會共建中國柔道學院,與中國棒球協會共建中國棒球學院,承接全國學校體育聯盟(足球項目)主席單位工
大學是文化傳承之地,是思想觀念和學術思潮的交匯處,通過對天津體育學院了解,上海vi設計公司覺得學校非常優秀,其校徽校訓也很有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