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一個充滿理想和夢想的高等學府,成為我們心之所往、情之所系、夢之所想的地方。本文介紹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簡介和校徽校訓
【發展歷程】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由重慶市人民政府舉辦,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學校。學校始建于1951年,1998年舉辦高等職業教育,2001年升格為高等職業院校,2010年建成全國100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2019年建成國家優質高職院校。同年被遴選為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單位,2021年入選重慶市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群建設計劃單位。
70年來,學校秉承以愛國奉獻為核心的烏金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扎根西南大地辦職業教育,緊密依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發展,持續探索職業教育適應社會的發展路徑,不斷創新教育教學理念、辦學體制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學校事業取得持續進步。
【辦學特色】
學院樹立職業本科、工程技術、育訓并舉、輻射西南、業界標桿的辦學定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礪苦、謹信、惟精、弘毅品質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形成雙主體、雙特色、協調發展的專業建設定位,以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類專業為主體,以測繪地理信息和安全類專業為特色,土木建筑、財經商貿和文化藝術類專業協調發展,著力打造礪苦礪行、崇德崇技、開放開拓、智慧智能的辦學特色。
【基礎條件】
辦學地址:學校地處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聶榮臻元帥的故鄉重慶市江津區,交通便利,緊鄰渝昆高鐵江津北站和重慶市軌道交通5號線濱江新城站。
辦學規模:現有全日制專科在校學生17000余人、國際留學生約80人,成人專科學生約3000人。
基礎設施:校園占地近1300畝,校舍建筑面積43萬余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積近50平方米;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近20平方米。
圖書資料:學校圖書館藏紙質圖書110萬余冊,電子圖書140萬冊,電子期刊近3萬冊,并建有資源豐富的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云平臺。
教學院部:學校設有智能制造與交通學院、大數據與物聯網學院、土木工程學院、財經與旅游學院、資源與安全學院、測繪地理信息學院、藝術設計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通識教育學院、體育與國防教學部、繼續教育學院等11個二級教學院部。
專業設置:學校開設有57個專科(高職)專業。專業全面契合重慶市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緊跟重慶市智慧重鎮、智造名城發展方向,形成了以機電一體化技術國家雙高專業群為龍頭的國家級重點/骨干專業14個,帶動現代移動通信技術、工程測量技術等市級A類高水平專業群迭代發展。
師資隊伍:學校現有教職工1000余人,具有研究生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64.41%,具有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38.91%。其中,教授(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80余人(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10余名),副教授(含高級工程師、高級會計師等)近200人;博士50余人;雙師雙能型教師近500人。
教學資源: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1個,市級專業教學資源庫4個;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1門,市級精品在線開放課22門,市級一流課程10門;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1門,市級課程思政示范課3門;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
產教融合:職教適應性突出,服務重慶產業智能化、數字化發展,牽頭組建1個國家級示范性職教集團,2個市級職教集團,是重慶市整體向產教融合型深化高校之一。學校是國家建設行業緊缺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級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國家礦業人才培養基地、重慶市信息技術軟件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和重慶市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
科研與培訓:近2年,累計立項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80余項。近2年,年均科研和技術服務項目金額超過3000萬元。2021年,培訓達到近3.5萬人次。
【辦學優勢】
人才質量持續攀升。建校以來,累計為國家培養了11萬余名專業人才,在西南地區煤炭企業-中層以上管理干部中,我校校友占一半以上,學校被譽為西南煤業黃埔。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得到全面貫徹,學生2019年獲國賽一等獎5項,位列全國第八;2020年國賽獎牌總數全國第三;2021年國賽獲一等獎4項,位列全國第一。在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學校獲全國銀獎2項、銅獎5項,獲獎數量位列全國高職院校第一。近三年畢業去向落實率97.8%。雇主滿意度保持在99%以上。
專家能手領銜授課。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團隊1個,重慶市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重慶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4個。現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全國技術能手2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1人。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章2人,重慶市名師(含重慶英才名家名師)4人,巴渝學者2人,重慶市先進工作者1人,重慶市教書育人楷模3人,重慶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同時還聘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教授擔任學校名譽校長,組建了行業企業技術專家、能工巧匠構成的兼職教師隊伍。
多元辦學特色明顯。建設政行企校四方共建平臺,與中國煤炭教育協會等企事業單位共同協作,形成覆蓋廣泛的多方合作基礎。充分匯聚職教集團辦學資源,形成鏈接緊密的職教共同體,與中興、新大陸、華為等企業共建中興通訊學院、新大陸物聯網產業學院、華為人工智能產業學院等3個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建成華為、南方測繪、阿里創新等訂單班,探索出校企之間專業標準制定,教師團隊建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深度融合,特色明顯的混合所有制多元辦學機制。
社會服務緊跟時代。圍繞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以特色優勢、優質資源服務行業企業技術進步和轉型升級。建成以重慶市高職院校首個院士工作站劉人懷院士工作站為先導,省部級工程研究(技術)中心、煤礦安全培訓中心、礦業工程應用技術推廣中心、現代教育應用技術推廣中心、重慶市煤礦安全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為骨架,博士、教授企業工作站為支點的高職院校科技服務體系。
國際合作自信有為。學校在推動職業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以職業教育廣泛交流,助力民心相通,發起成立中泰職教聯盟,并做為中泰職教聯盟理事長單位,與泰國、馬來西亞、老撾、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白俄羅斯等一帶一路沿線20余國開展海外留學生培養、技術服務以及合作舉辦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非洲達累斯薩拉姆大學孔子學院、坦桑尼亞聯合建設有限公司合作開辦魯班工坊,形成學校獨創的CEC模式。組建英國BTEC授權中心,實現西南區域高職院校首次突破。建成中德萊茵產業創新中心德國5G國際學院,首度將中國職業教育方案輸入歐洲。
【辦學成績】
近年來,學校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能源系統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煤炭系統突出貢獻獎、全國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優秀學校、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建設優秀試點單位、教育部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學校,全國高職院校亞太職業院校影響力50強、治理體系建設50強、育人成效50強、創新創業50強、服務貢獻50強、國際影響50強、智慧校園50強;獲得重慶市職業教育工作先進單位、重慶市教育信息化先進單位、重慶市文明單位、新中國成立60周年重慶教育功勛特色高職院校、重慶市大學生就業示范基地、重慶市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重慶市五四紅旗團委等榮譽稱號。
大學是文化傳承之地,是思想觀念和學術思潮的交匯處,通過對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了解,上海vi設計公司覺得學校非常優秀,其校徽校訓也很有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