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一個充滿理想和夢想的高等學府,成為我們心之所往、情之所系、夢之所想的地方。本文介紹河南農業大學簡介和校徽校訓
篳路藍縷,櫛風沐雨,河南農業大學走過了120年的辦學歷程。學校源自1902年創辦的河南大學堂,先后經歷了河南高等學堂、河南高等學校、河南公立農業專門學校、國立第五中山大學農科、河南大學農學院等辦學階段。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重新獨立建制,更名為河南農學院。1984年12月更名為河南農業大學。2009年9月成為農業部與地方省政府共建的第一所省屬農業高校。2012年11月成為國家林業局與省政府共建高校。2013年5月學校牽頭的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入選國家首批2011計劃。2020年11月入選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學建設高校。2021年9月入選河南省雙一流創建高校。
學校下設21個學院和許昌校區,設有農、工、理、經、管、法、文、醫、教、藝10大學科門類。擁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河南省特色骨干學科群,19個省部級重點學科;7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0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1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7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85個本科專業。各類在校生32462人。
學校在職教職員工233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928人,博士學位125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各級各類人才113人。
學校建有國家2011計劃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省部共建小麥玉米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動物免疫學國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CIMMYT-中國(河南)小麥玉米聯合研究中心等7個國際和國家研究平臺,國家玉米改良(鄭州)分中心、教育部高校林木種質資源創新和生長發育調控重點實驗室、農業部動物生化與營養重點實驗室、農業部農村可再生能源新材料與裝備重點實驗室、國家煙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等97個省部級研究平臺。
學校建有鄭州文化路校區、龍子湖校區和許昌校區,占地面積281.35萬㎡。建有兩地三校區互聯、全方位覆蓋的信息網絡環境,以及數字化校園綜合應用信息共享平臺。
學校面向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長期以來為國家糧食安全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近年來,學校堅持科學發展,堅持規模與內涵并重,堅持聚焦農、小綜合、大特色、創一流的發展思路,以改革為動力,以學科建設為龍頭,突出辦學特色,正在努力建設一所以生命科學及其相關基礎學科為先導、以農業科學為優勢、特色明顯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努力成為河南高級農業人才的培養基地、農業科技創新的依托基地、農業高新技術的孵化基地、農業發展戰略的研究基地。
大學是文化傳承之地,是思想觀念和學術思潮的交匯處,通過對河南農業大學了解,上海vi設計公司覺得學校非常優秀,其校徽校訓也很有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