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創智品牌標志商標設計公司
    上市公司品牌戰略 & 品牌設計

    聯合創智品牌標志商標設計公司
    所在位置: 首頁 > 新聞 > 煙臺包裝設計 > 四川大學校徽校訓和簡介

    四川大學校徽校訓和簡介

    2023-04-20

    高校是一個充滿理想和夢想的高等學府,成為我們心之所往、情之所系、夢之所想的地方。本文介紹四川大學簡介和校徽校訓


    四川大學校徽校訓圖片



    四川大學簡介

    岷峨挺秀,錦水含章。巍巍學府,德渥群芳。

    四川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布局在中國西部的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綜合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A類)。四川大學地處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國的成都,有望江、華西和江安三個校區,占地面積7050畝,校舍建筑面積280.64萬平方米。學校正與眉山市合作共建四川大學眉山校區。校園環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四川大學由原四川大學、原成都科技大學、原華西醫科大學三所全國重點大學經過兩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學起始于1896年四川總督鹿傳霖奉光緒特旨創辦的四川中西學堂,是西南地區最早的近代高等學校;原成都科技大學是新中國院系調整時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華西醫科大學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會組織在成都創辦的華西協合大學,是西南地區最早的西式大學和國內最早培養研究生的大學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學和原成都科技大學合并為四川聯合大學,1998年更名為四川大學。江澤民、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就兩校合并為學校題詞并寄予深切厚望。2000年,四川大學與原華西醫科大學合并,組建了新的四川大學。李嵐清同志在考察新四川大學時說:四川大學是我們改革最早的大學,對我國高校的改革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可以說是高校體制改革的先鋒。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期間,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到四川大學視察慰問。2016年,李克強總理來校視察,勉勵川大要為全國雙創帶頭,多出世界一流學科。

    四川大學承文翁之教,聚群賢英才。百余年來,學校先后匯聚了歷史學家顧頡剛、文學家李劼人、美學家朱光潛、物理學家吳大猷、植物學家方文培、衛生學家陳志潛、數學家柯召等大師。歷史上,吳玉章、張瀾曾執掌校務,共和國開國元勛朱德、共和國主席楊尚昆、文壇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等曾在川大求學。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有70位是川大校友。

    四川大學學科門類齊全,覆蓋了文、理、工、醫、經、管、法、史、哲、農、教、藝等12個門類,有36個學科型學院(系)及海外教育學院等學院。我校為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現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9個,專業學位授權點38個,博士后流動站39個。

    四川大學大師云集,名師薈萃。學校教學科研崗共6571人,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23人(其中雙聘院士11人),四川大學杰出教授7人,國家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5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入選者69人 ;973首席科學家7人(9項);國家級教學名師14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負責人22人(24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62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委托)及各類專項項目獲得者69人(77項);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2人、重點領域創新團隊3個。

    四川大學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蘊、扎實的辦學基礎和以校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校風嚴謹、勤奮、求是、創新為核心的川大精神。近年來,學校圍繞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川大風格的世界一流大學的奮斗目標,確立了以人為本,崇尚學術,追求卓越的現代大學辦學理念,建立了以院系為管理重心,以教師為辦學主體,以學生為育人中心的管理運行新機制,提出了精英教育、質量為本、科教結合、學科交叉的人才培養指導思想,確立了培養具有崇高理想信念、深厚人文底蘊、扎實專業知識、強烈創新意識、寬廣國際視野的國家棟梁和社會精英的人才培養目標。面向新時代,學校將更加聚焦和強化厚通識、寬視野、多交叉,讓開放、包容、厚重、大氣的文化特質成為每一個川大學子的人生底色,讓志存高遠、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質成為每一個川大學子的人生境界。學校建金專、鑄金課,持續推行探究式小班化等課程教學改革,扎實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擦亮川大通識教育名片,以內涵式發展推進教育升級。學校成功舉辦8屆國際課程周,開展了大川視界學生海外訪學計劃。學校有全國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全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示范中心1個,國家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及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9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8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9個,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9個。2003年以來,學校獲批立項2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63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教育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1個,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31項(其中特等獎1項)、國家級一流課程64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2門、精品資源共享課31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9門,主編或副主編14種教材獲首屆全國優秀教材獎(高等教育類)。2015年以來,學校共獲得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13項,金獎數位居全國第五,近三年在挑戰杯國賽中獲得特等獎和金獎11項。學校現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7萬余人,碩博士研究生2.9萬余人,外國留學生及港澳臺學生近3000人。

    四川大學科研實力雄厚,標志性成果不斷涌現。學校現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1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3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5個,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0個、工程研究中心7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2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重點實驗室4個、監管科學研究基地1個,國家應急管理部重點實驗室1個,中央網信辦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室基地1個,省級科研基地等78個;國家高端智庫培育單位1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區域與國別研究培育基地4個。近4年,學校共牽頭獲得國家科技三大獎10項。2021年,學校科研經費達33.5億元。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學校先后編撰出版了《甲骨文字典》《漢語大字典》《全宋文》《中國道教史》《儒藏》等大型文化建設成果。

    四川大學主動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服務社會能力不斷增強。四川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是全國高校中最早設立的6家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之一。四川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是國家最早批準的15個國家大學科技園之一,是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2016年,學校被批準成為首批國家雙創示范基地之一、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學校是教育部推薦入選全國首批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單位的7個部屬高校之一,是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認定的首批國家知識產權示范高校和科技部、教育部認定的首批高校專業化國家技術轉移機構建設試點單位。近年來,學校與國內近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0多個地市和1萬余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共建了300多個校地企合作平臺。近5年來,學校承擔了國內外企事業單位委托的技術開發、轉讓、許可、服務和咨詢項目1.5萬余項,一大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已成為相關行業的主導技術。2009年,學校被批準成為首批13個全國干部教育培訓高校基地之一。學校設有4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預算管理醫院,在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樹地震、雅安蘆山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傷員救治和新冠肺炎醫療救護、疫情防控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促進我國衛生事業發展、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華西醫院組建的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四川)通過世界衛生組織認證,成為全球首支非軍方III類國際應急醫療隊(Type3 EMT)。華西醫院獲批首批國家醫學中心(輔導類),華西口腔醫院獲批國家口腔醫學中心,華西第二醫院獲批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華西廈門醫院獲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華西遠程醫學網絡成為中國最大規模遠程醫學教育與分級協同醫療體系,網絡醫院總數達到1137家。

    四川大學堅持開放辦學,不斷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顯著提升。目前,學校不斷深化與國(境)外高水平大學開展2+23+13+1+1等模式的聯合培養項目,與34個國家和地區的268所知名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與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和相關機構建立了四川大學九寨溝生態與可持續發展國際研究中心、四川大學中德能源研究中心、四川大學中英聯合材料研究所、四川大學意大利國家研


    大學是文化傳承之地,是思想觀念和學術思潮的交匯處,通過對四川大學了解,上海vi設計公司覺得學校非常優秀,其校徽校訓也很有高度。



    本文關鍵詞:

    四川大學校徽,四川大學校訓,四川大學校徽含義
    聲明:本文“ 四川大學校徽校訓和簡介 ”信息內容來源于網絡,文章版權和文責屬于原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如圖文有侵權、虛假或錯誤信息,請您聯系我們,我們將立即刪除或更正。
    做品牌直接找總監談
    總監一對一免費咨詢與評估
    點擊咨詢總監
    相關案例
    RELATED CASES
    總監微信

    總監微信咨詢 舒先生

    業務咨詢 張小姐

    業務咨詢 付小姐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