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創智品牌標志商標設計公司
    上市公司品牌戰略 & 品牌設計

    聯合創智品牌標志商標設計公司
    所在位置: 首頁 > 新聞 > 福州廣告設計 > 西南民族大學校徽校訓和簡介

    西南民族大學校徽校訓和簡介

    2023-04-20

    高校是一個充滿理想和夢想的高等學府,成為我們心之所往、情之所系、夢之所想的地方。本文介紹西南民族大學簡介和校徽校訓


    西南民族大學校徽校訓圖片



    西南民族大學簡介

    砥礪奮進,歲月流金。西南民族大學坐落于有天府之國美譽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染青城峨眉之靈秀,汲工部武侯之神韻,是民族高等教育鑲嵌在祖國大西南的一顆明珠。學校是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直屬綜合性民族高校,前身為西南民族學院,創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為西南民族大學。2005年,實現國家民委、成都市共建;2015年,實現國家民委與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201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與學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西南民族大學是在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親自關懷下,新中國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鄧小平同志先后兩次為學校題詞。時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兼西南民委主任王維舟為首任院長。學校繼承了誕生于抗日烽火中延安民族學院的優良辦學傳統,潤育在共和國初升的晨曦里,鳳凰涅槃在改革開放時期,當前正意氣風發地奮進在新時代新征程。學校在2003年首輪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連續兩屆榮膺全國文明校園稱號,是第五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學校。

    薪火相傳,接力奮斗。學校始終弘揚和合偕習、自信自強校訓精神,在探索中發展,在追求中前行。經幾代民大人的披荊斬棘、銳意進取,目前,學校含文、史、哲、經、管、法、教、理、工、農、醫、藝等12個學科門類,占地面積近3000畝,在成都市有武侯校區、航空港校區、太平園校區三個校區,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建有西南民族大學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與畜牧業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校舍建筑面積113.6萬平方米。擁有極富特色的民族博物館和全國高校規模最大的藏學文獻館、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彝學文獻館,其中民族博物館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建立的第一批博物館之一,收藏有國內35個民族的各類文物8400多件(套),是全國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四川省鑄牢中華民族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有56個民族的在校全日制學生3萬余人;教職員工近3千人,其中博、碩士生導師664人。學校匯聚了一批又一批愛崗敬業、嚴謹治學的優秀教師,有56人先后榮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獲聘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8人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等人才項目,6人入選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8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84人次先后入選國家民委突貢專家榮譽稱號、人才項目等,203人次先后入選四川省突貢專家榮譽稱號、人才項目等。

    勵精圖治,篤行致遠。學校設有26個學院;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有2個博士后流動站,1個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1個專業學位授權點,87個本科專業;有9個一級學科為省(部)級重點學科;13個專業獲批省級及以上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其中4個專業入選國家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有20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個國家級本科特色專業、10個省級本科特色專業,5個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目前,館藏圖書資料1100余萬冊(含電子文獻),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49億元,校園數字化建設成效顯著。學校是全國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培訓基地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全國高校民族預科教育基地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中央部屬高校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國家民委雙語人才培養基地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和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連續十次被評為四川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四川省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先進單位。

    鑄造品牌,彰顯特色。學校立足四個服務,堅持四個面向,大力推進科研各項工作。2000年以來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560多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2項,國家科技計劃等重大重點項目16項,國家藝術基金項目27項;省部級科研項目近1700項;出版學術著作1300余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科研成果獎500余項。特別是在畜牧獸醫理論與技術、高原牧草培育、民族醫藥、民族經濟、民族旅游、民族文化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較大影響。學校現有1個國家級平臺四川若爾蓋高寒濕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有9個教育部、四川省、國家民委等重點實驗室,5個省級科技創新平臺、3個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分中心、19個省(部)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平臺、2個省(部)級智庫、1個四川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四川省社科普及基地。國家民委、文化部、中國社科院、四川省、中國生產力學會先后在學校建立了國家民委少數民族古籍文獻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西南研究中心中國西南民族語言資源庫建設基地全國雙語法官培訓基地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訓高校基地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中國生產力科學研究院和四川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基地等。出版的學術刊物主要有公開發行的《西南民族大學學報》《民族學刊》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民族學刊》連續多次入選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綜合評價AMI核心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開放辦學,多元融合。學校是四川省對外開放的重點單位。近年來,與包括四川、云南、貴州、湖南、青海、西藏、重慶、新疆等8個省市區在內的24個州、縣建立校地戰略合作關系,與多家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積極參與武陵山片區脫貧攻堅;對口幫扶阿壩州紅原縣、若爾蓋縣、涼山州鹽源縣,獲四川省對口定點扶貧工作先進單位。推進教育國際交流合作,迄今已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政府官員來校學術交流;與德國慕尼黑大學、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美國密蘇里大學、德克薩斯理工大學、韓國國民大學、日本法政大學、龍谷大學、英國切斯特大學、波蘭克拉科夫經濟大學、西班牙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斯里蘭卡盧哈納大學、澳門科技大學、臺灣輔仁大學等50余所國(境)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校際合作與交流關系;先后選派近1000人次學生赴國(境)外交流學習,累計招收70多個國家的7500余人次留學生。學校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56個民族師生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多元文化交流綻放、交相輝映,各民族師生員工情同手足、守望相助,營造了團結友愛、和睦相處、共同進步的人文環境。學校堅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大力加強中華文化教育,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多項成果分獲全國、四川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特等獎、一等獎。

    春華秋實,桃李芬芳。建校以來,23.6萬名各族學子從學校踏入社會建功立業。其中,涌現出新中國第一個藏族博士、羌族博士,涌現出改革先鋒全面從嚴治黨中紀檢監察干部的優秀代表,涌現出不少國內外著名的專家學者和大批各級領導干部,他們積極投身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成為民族地區回得去、留得下、用得上、靠得住、干得好的永久牌人才。從康藏雪域到天山南北,從巴蜀大地到天涯海角,以這些優秀校友為代表的千千萬萬民大學子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熱血和忠誠書寫責任擔當,用青春和生命回饋祖國和人民,為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邊疆穩定,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逐夢前行,再創輝煌。學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關于教育和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努力把學校建設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陣地、培養各民族優秀人才的重要基地、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基地、扎根基層服務祖國大西南建設的重要基地,為建設高水平現代化綜合大學而努力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大學是文化傳承之地,是思想觀念和學術思潮的交匯處,通過對西南民族大學了解,上海vi設計公司覺得學校非常優秀,其校徽校訓也很有高度。



    本文關鍵詞:

    西南民族大學校徽,西南民族大學校訓,西南民族大學校徽含義
    聲明:本文“ 西南民族大學校徽校訓和簡介 ”信息內容來源于網絡,文章版權和文責屬于原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如圖文有侵權、虛假或錯誤信息,請您聯系我們,我們將立即刪除或更正。
    做品牌直接找總監談
    總監一對一免費咨詢與評估
    點擊咨詢總監
    相關案例
    RELATED CASES
    總監微信

    總監微信咨詢 舒先生

    業務咨詢 張小姐

    業務咨詢 付小姐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