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一個充滿理想和夢想的高等學府,成為我們心之所往、情之所系、夢之所想的地方。本文介紹四川輕化工大學簡介和校徽校訓
四川輕化工大學是一所工學、理學、管理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藝術學、法學、經濟學等九大學科協調發展的具有近六十年本科教育、近二十年研究生教育歷程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學校。學校坐落于兩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貢市和宜賓市,擁有李白河、匯東、宜賓、黃嶺四個校區。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教育傳統優秀,連續兩次獲得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是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教育部數據中國百校工程建設院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高校、首批四川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四川省來華留學示范基地、四川省首批創新改革試點高校、四川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四川省高新技術產業示范科研單位、中國酒業協會授牌與五糧液集團共建的中國白酒學院。
歷史沿革:學校是一所三線建設西遷的本科高校,于1965年響應毛澤東主席號召、周恩來總理批示,將原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的部分保密專業西遷至四川自貢市,從上海總部抽調精干力量,從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借調部分科研人員,組建華東化工學院西南分院,對外稱之為652工程。1979年學校更名為四川化工學院,1983年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學院,2003年四校合并組建為四川理工學院,2018年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大學。
回眸過去,篳路藍縷,勵精圖治,玉汝于成。經過近60年的辦學歷程,學校明確了立足四川、服務西南、面向全國、胸懷世界,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的辦學定位,提出了建設創新大學、開放大學、智慧大學、和諧大學的目標任務,確立了研學結合、產教融合、特色發展的發展戰略,提出了解放思想、勇于創新、敢于擔當、追求卓越,跨越發展的發展理念,凝練出了胸懷天下之家國情懷,舍我其誰之使命擔當,自強不息之開拓奮進的652精神,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辦學思想體系。
基礎建設:學校環境優美,風景如畫,是學生奠基人生夢想、教師實現學術抱負的理想之地。美輪美奐的宜賓校區被譽為宜賓旅游打卡圣地,宏偉現代的自貢李白河校區被稱為別人家的大學。學校占地面積4600余畝,建筑面積160多萬平方米,國有資產總值超過百億元。目前圖書館紙質文獻總量307萬余冊,電子圖書165萬多冊,學位論文1024萬篇,中外文數據庫124個(含子庫),自建特色數據庫10個。
師資隊伍:學校擁有一支業務精湛、奮發有為、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學校現有教職工24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958人:教授、副教授占比近40%;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占比超80%;現有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入選國家級人才項目等省部級以上專家100余人次;聘請特聘教授、兼職教授、客座教授100余人,其中兩院院士3人,國家重點人才計劃特聘專家、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2人。
學科建設: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特色明顯,擁有化學工藝、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發酵工程等3個四川省重點學科;現有化學工程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化學、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等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涵蓋36個二級學科;有電子信息、生物與醫藥、機械、材料與化工、資源與環境、藥學、法律、教育、藝術、會計、農業等11個專業學位類別,涵蓋35個專業學位領域。
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了基礎寬厚、文理交融、突出應用與創新的辦學特色。以省級重點學科發酵工程為核心,形成了優勢突出的食品與輕工學科群,被業界譽為中國白酒人才培養的搖籃中國白酒高端人才培養的黃埔軍校;以化學工程與技術為核心,構建起以化工、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環境與安全、材料科學與工程等支撐化學工業發展的學科群。創新成果有機氟單體及高性能氟聚合物產業化新技術開發獲得201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以控制科學與工程為核心,構建控制工程、人工智能、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支撐智能檢測、智能信息處理和智能控制的學科群;以藝術學科為核心,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設計學科方向,引領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彩燈文化產業的傳承與發展,已成為支撐自貢彩燈文化品牌和產業不斷做大做強的重要人力資源保障。
人才培養:求知在川輕化,成才在川輕化。學校現有24個學院,77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留學生等4.5萬人。半個世紀來,學校共培養了22余萬畢業生,涌現出如中科院院士顏德岳、瀘州老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良等一大批在科學界、企業界、教育界成就斐然的杰出校友。
學校現有9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17個省級一流專業,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省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9個省級卓越計劃教育培養專業,4個省級應用型示范專業;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4個省級教學示范中心,4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0門省級應用型示范課程,1門國家一流課程,22門省級一流課程,15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6門省級創新創業教育示范課程。
學校從嚴施教,推行本科教學質量11258量化指標考核,整體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系統推進中國白酒學院、彩燈學院、鹽幫美食學院等特色產業學院建設,打造校企協同育人共同體,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社會適應性強、基礎扎實、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近年來,在校學生參加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等各類競賽活動,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獎勵3000余項。畢業生就業情況良好,得到社會高度認可,是四川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先進單位。
科學研究:四川輕化工大學科研實力雄厚,成績斐然。學校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110余項、省部級科研項目近1100項。到位科研經費從2015年的2000萬元增長到2021年的2.04億元;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53項、市廳級科技成果獎251項;出版學術著作260余部,獲得授權專利821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408項),發表學術論文9304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5543篇)。
學校擁有國家級晨光高性能氟材料創新中心、國家級大學科技園,擁有釀酒生物技術及應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人工智能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材料腐蝕與防護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等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中國鹽文化研究中心、川酒發展研究中心等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民俗燈文化普及基地四川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1個,四川省創新團隊5個,四川省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四川省工程實驗室2個,四川省產業技術研究院2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5個,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4個,四川省旅游科研重點基地1個,四川省知識產權教育培訓基地1個,四川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4個,四川省產業技術創新聯盟8個。
近年來,學校積極建設新型特色研究機構和智庫,獲批了國家晨光高性能氟材料創新中心四川省釀酒專用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省大數據可視分析技術工程實驗室高技術產業融合發展研究院,省市廳共建川南加速器應用研究中心,成立了中印巴研究中心,密切技術、人才、資本的合作,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急需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社會服務:學校始終堅持研學結合,產教融合,特色發展戰略,立足川南、輻射川渝、面向全國,先后與地方政府、上市企業簽訂了校地、校企合作協議。與五糧液集團、瀘州老窖集團、中國昊華、絲麗雅集團、天原集團等多家知名企業簽訂了全面 產學研合作協議,開展人才培養與科技攻關合作,以建設特色產業學院、研究機構、成立產業聯盟等形式,與行業企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推動高水平科研成果和科技項目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近五年,承擔科研項目2100余項,解決了一大批行業卡脖子難題,如與中昊晨光合作的研究成果有機氟單體及高性能氟聚合物產業化新技術開發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與自貢中天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研究成果多應用環境高性能聚酰亞胺泡沫研制及產業化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突破解決了真空制鹽關鍵設備腐蝕問題、民航除冰/防冰液適航標準體系建設問題等一批技術難題。與五糧液集團
大學是文化傳承之地,是思想觀念和學術思潮的交匯處,通過對四川輕化工大學了解,上海vi設計公司覺得學校非常優秀,其校徽校訓也很有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