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一個充滿理想和夢想的高等學府,成為我們心之所往、情之所系、夢之所想的地方。本文介紹商洛學院簡介和校徽校訓
商洛學院是教育部批準、陜西省政府舉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秦楚文化交匯地、革命老區、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故鄉商洛市。商洛位于陜西省東南部,地處秦嶺南麓,距離省會城市西安110公里,東臨河南,東南接湖北,地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兼容秦雄楚秀,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生態旅游和物產資源豐富,享有秦嶺最美是商洛中國氣候康養之都之美譽。
商洛學院肇始于1976年成立的陜西省商洛地區五七師范學院,1979年更名陜西師范大學商洛專修科,1984年經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更名商洛師范專科學校,1987年整體上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管理,2005年與陜西省商洛農業學校合并,2006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本改建為商洛學院。學校2011年成為省市共建高校,2014年入選陜西省首批轉型發展試點高校,2016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17年入選國家發改委、教育部、人社部確定的全國百所產教融合發展工程應用型高校,2018年被確定為陜西省一流學院建設單位,是全國新建本科院校聯盟會員單位。
建校45年來,學校秉承自強不息 止于至善的大學精神、尚教為學 踐用至要的辦學理念和博聞強志 正道直行的校訓,堅持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務基層,培養應用型人才,建設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辦學定位,凝練打造了秦嶺現代中藥資源和綠色食品開發利用,秦嶺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賈平凹研究、秦嶺畫派等地方文化傳承創新三大鮮明辦學特色,培養了5萬余名合格人才,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學校現有3個校區,占地900余畝。設有馬克思主義學院、人文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健康管理學院、數學與計算機應用學院、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化學工程與現代材料學院、生物醫藥與食品工程學院、城鄉規劃與建筑工程學院、藝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11個二級學院和體育教學研究部。開辦41個本科專業,涵蓋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和藝術學10個學科門類。面向29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在校學生12000余人。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持續加快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現有教職工810人,其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626人,具有高級職稱教師261人。聘請中國科學院趙鵬大院士、中國工程院張生勇院士為雙聘院士,有二、三級教授5人,入選陜西省特支計劃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計劃陜西青年科技新星等各類人才項目21人次,榮獲全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國家級師德標兵、陜西省教學名師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崗位學雷鋒標兵等榮譽稱號16人,榮獲省級以上教學競賽獎29人,榮獲省級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獎項10人。建立了一支以侯洵、徐宗本、樊代明、劉加平、歐陽曉平等兩院院士和著名作家賈平凹等專家學者為代表的兼職教授隊伍。
學校大力實施質量立校戰略,堅持教學中心地位不動搖,深入推進改革創新,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現有省級一流專業8個(應用化學、漢語言文學、生物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思想政治教育、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文化產業管理、美術學),省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學院2個(化學工程與現代材料學院、生物醫藥與食品工程學院),省級虛擬教研室建設項目1個,省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2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2個、陜西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與培訓基地1個、陜西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1個、陜西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個,實習實訓基地269個。獲批省級及以上新工科、新農科研究與實踐項目4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78項,主持省級以上教改教研課題100余項,榮獲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獲批省級本科教學工程項目30個。
學校堅持三全育人,五育并舉,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學生黨建為龍頭,積極實施三早一晚及二級學院領導帶班晨讀學風示范工程,大力營造良好學風。學生主持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89項、省級項目487項,在各類競賽中榮獲省級以上獎勵1800余項。榮獲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銅獎3項,陜西賽區省級復賽6金、22銀、21銅優異成績。積極開展志愿服務及社會實踐活動,學校多次被評為陜西高校志愿服務先進集體。
學校大力實施科技興校戰略,堅持走政產學研深度融合、校地合作發展道路,促進科學研究水平提升。現有1個陜西省優勢學科,2個陜西省科協院士專家工作站。建成14個省級研究平臺(1個全國唯一的省級尾礦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陜西省礦產資源清潔高效轉化與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陜西省商洛市GAP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陜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商洛文化暨賈平凹研究中心、2個四主體一聯合新型研發平臺陜西秦嶺特色生物資源產業技術研究院和陜西秦嶺健康食品配料及核桃產業技術校企聯合研究中心、1個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陜南秦巴山區生物資源綜合開發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公眾科學素質研究中心商洛學院陜西省商洛公眾科學素質與創新發展研究中心、1個省級高校新型智庫商洛發展研究院和1個省級思想政治工作重點研究基地商洛學院應用型高校文化育人協同創新研究基地、1個省級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秦嶺康養大數據陜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級縣域科技創新平臺商洛學院商南林下立體種植縣域科技創新試驗示范站、1個省級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秦嶺南麓生態水文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省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擁有商洛市秦嶺植物良種繁育中心等16個市級科研平臺,量子光學研究所等6個校級研究機構。建成2個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6個校外博士工作站、2個農作物技術示范推廣實驗站。擁有1個全國冶金礦產固廢資源化匠心團隊、1個陜西省科技創新團隊、2個陜西高校青年科技創新團隊、10個市級科研創新團隊和14個校級科研創新團隊。近年來,共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2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項,國家科技推廣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3項,省部級重大、攻關項目50項。獲省級以上科研成果獎11項、市廳級各類科技獎勵250項,取得知識產權類成果846項。教師發表的學術論文被國際權威檢索機構SCI、EI、ISTP等收錄508篇,出版各類著作149部。《商洛學院學報》多次入選全國高校社科優秀期刊和陜西省高等學校優秀社科學報。
學校堅持扎根商洛大地辦大學,扎實履行服務社會使命。大力實施根植地方行動計劃,與260余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廣大教師圍繞服務地方的各類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開展研究,承擔科研項目370項。承擔國培省培計劃120余項,為全省各地市培訓養老護理員、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及教師2萬余人,為商洛各領域培訓從業人員3萬余人。
學校堅持錄取報到率與生源質量、就業率與就業質量雙提高的招生就業工作方針,廣泛建立省內外優質生源基地,連年高質量完成招生計劃。主動對接新業態行業就業領域,先后在北京、西安、廣州、深圳、寧波、江蘇、浙江、新疆等地建立了143個就業創業基地。近年來,廣大畢業生積極面向基層就業,先后有747余名優秀畢業生赴新疆、西藏支教就業,踴躍投身邊疆建設,奏響新時代愛國奮斗主旋律,展現了新時代大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先后與美國、英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愛爾蘭、西班牙、馬來西亞、韓國等國家和臺灣地區的4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與美國格林威爾大學合作舉辦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會計學、財務管理、音樂學、學前教育、護理學5個專業舉辦ICC國際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改革項目。與鄂、豫、陜10所高校聯合組建漢江流域大學聯盟,與陜南三市地方政府及高校聯合成立了陜南發展研究院,助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近年來,學校先后榮獲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表彰的社會實踐先進單位,省教育系統創佳評差最佳單位黨建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被省委教育工委、省綜治辦和省公安廳聯合授予陜西省平安校園稱號,被商洛市委、市政府評為&
大學是文化傳承之地,是思想觀念和學術思潮的交匯處,通過對商洛學院了解,上海vi設計公司覺得學校非常優秀,其校徽校訓也很有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