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詳細介紹了1990年亞洲運動會(以下簡稱“亞運會”)會徽的設計背景以及設計者的身份。通過四個方面的闡述,包括亞運會的舉辦背景、會徽設計選定的過程、會徽的 含義和象征意義、以及會徽的設計者身份,對這一標志性設計作品進行了全面的解讀。最終,通過對該設計的分析和評價,總結出其藝術價值所在。
1982年,奧委會決定將1990年夏季亞運會選定在中國北京舉行。這是亞運會歷史上第9次舉辦,也是中國首次主辦亞洲大型綜合性國際賽事。中國政府將這一賽事視為國家名譽和民族自信的重要體現,大力投入籌備和實施當中。
在所有宣傳和推廣措施中,亞運會的會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會徽是一場大型賽事的重要宣傳標志,其設計必須能夠清晰、準確地傳達賽事目的和價值,同時富有美感和藝術性格。而1990年這屆亞運會的會徽就成為了一件經典的設計作品,被譽為“亞洲藝術珍品”,影響至今。
當時,所有參與亞運會會徽設計的選定方案都必須參加一項開放式的征集比賽。經過層層篩選后,最終選中了一個名為“和平·友誼·活力”的意念,以及用黑色和紅色來創造視覺透視感的東方風格的設計方案。這個設計師就是李宗偉。
Speaking of the Olympics會徽設計最為經典的比賽作品,除了糖果彩帶、淚痕式圖案和環形五環(下圖左、中、右)外,一定少不了“運動員爬墻”的設計。這項方案是由胡坤建筑設計研究室負責人鄒衍鵬在1967年研究中提出的。此后數年中,鄒衍鵬聯合考古學家、學者和校外專家,共同對方案作出完善調整。
終于,在1988年初,鄒衍鵬的方案得以入圍方案篩選環節,隨后直接從40多份參賽方案中脫穎而出,成為了歷史上一幅耀眼的六色環交疊的“動人標志”(如下圖)。
亞運會會徽是由綠色、黃色和藍色三個字母“A”組成,其中黃色字母“A”向上,綠色和藍色字母“A”向下,這代表著亞洲大陸的地圖。其中,藍色字母“A”代表著亞洲地圖上僅次于太平洋的面積非常廣闊的印度洋,黃色字母“A”代表太陽光芒,綠色字母“A”代表著中國的大地綠。
會徽的設計師李宗偉,曾獲得國家文藝青年基金和全國“創青春”優秀作品獎等多個獎項。他在四川美院內的李宗偉工作室,仍然保留著當年90年亞運會會徽的設計畫稿和概念板塊,為外界展示和參觀提供了參考。同時,他還擔任了重大奧運會會徽設計工作,并成功拿下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的設計工作。
亞運會會徽的設計,不僅在當時具有里程碑式的歷史意義,更是一件孕育了深刻設計理念的藝術品。從它的構思方案,到選取的顏色和形狀,再到導向思想和文化象征意義,都造就了這一冠絕亞洲的可圈可點的設計杰作。它與北京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會徽一起,成為了中國體育賽事中的絕世佳話。至今,亞運會會徽已成為新的時代、新的歷史和新的創意的代表之一。
以上90亞運會會徽設計者精彩介紹完,以下為上海vi設計公司部分案例:
90亞運會會徽設計者配圖為上海vi設計公司作品
本文關鍵詞:90亞運會會徽設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