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一個充滿理想和夢想的高等學府,成為我們心之所往、情之所系、夢之所想的地方。本文介紹景德鎮陶瓷大學簡介和校徽校訓
景德鎮陶瓷大學是全國唯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大學,是全國首批31所獨立設置的本科藝術院校之一、94所具有資格招收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的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教育部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文化和旅游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首批參與院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和首批轉型發展試點院校,現已發展成為全國乃至世界陶瓷人才培養、陶瓷科技創新和陶瓷文化藝術交流的重要基地。
學校坐落于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西省景德鎮市,現有湘湖校區、新廠校區及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三寶陶藝研修苑,占地面積1970畝,校舍建筑面積70.9萬平方米,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陶瓷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機械電子工程學院、管理與經濟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藝術文博學院、科技藝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法學系、體育與軍事教學部等12個教學學院(部、系)及研究生院、創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和國際學院,全日制在校生2萬余人,其中,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近2000人。
歷史沿革:學校肇始于1910年由中國近代實業家、教育家張謇等人創辦的中國陶業學堂(校址江西鄱陽)。1912年更名為江西省立饒州陶業學校。1915年更名為江西省立第二甲種工業學校,1916年在景德鎮設立分校。1925年更名為江西省立窯業學校。1927年更名為江西省立陶業學校。1934年遷往江西九江,更名為江西省立九江陶瓷科職業學校,隨后遷往江西靖安(1937年)、江西萍鄉(1938年)、江西景德鎮(1944年)等地辦學。1948年升格為江西省立陶業專科學校,成為國內首所陶瓷高等學校。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江西省立陶業專科學校撤銷,在原校址、設備和部分專業教師的基礎上,成立景德鎮市陶瓷試驗研究所(現名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1958年經江西省人民委員會批準,在景德鎮陶瓷美術技藝學校、景德鎮陶瓷工人技術學校、江西工業技術學校矽酸鹽專業的基礎上,成立本科建制的景德鎮陶瓷學院,在中國陶瓷高等教育史上翻開了嶄新的一頁。1975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為原輕工業部直屬高校。1998年轉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江西省管理為主。1999年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并入學校。1984年獲批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13年獲批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16年更名為景德鎮陶瓷大學。
在辦學實踐中,學校九易校名、四遷校址、四度中斷,歷經艱辛,顛沛流離,然初心不移,血脈貫通,文脈相承,弦歌不輟,始終根植于陶瓷行業這片沃土,經過一代又一代陶大人的努力奮斗,形成了自己的優良傳統和獨特的精神文化品格,即:養成明白學理、精進技術人才,以改良陶業的辦學宗旨,培養為陶瓷業服務的尖兵的人才培養目標,腦手并用、科藝結合、專攻深究的人才培養理念,誠樸恕毅的校訓,勉知力行的校風和發揚國粹、利民裕國的精神。
學科專業:學校注重藝工并重、藝工商交融,突出設計藝術和陶瓷工程優勢,構建形成了藝術設計與陶瓷文化、陶瓷材料工程與智能制造、陶瓷經濟與管理三大優勢特色學科群。學校設有設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科學技術史等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管理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等1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及文物與博物館翻譯等9個專業學位碩士點,其中,陶瓷設計與美術學科為省十四五高峰優勢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為省十四五潛力發展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設計學美術學學科均為B+(全國第10位、江西第1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為C+(全國第69位、江西第2位)。學校現有本科專業59個,涵蓋工學、藝術學、管理學、文學、理學、歷史學等學科門類,精心培養從陶瓷材料、設計、制造到管理全產業鏈的高級專門人才,其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9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7個、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3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專業綜合改革項目1項。
師資隊伍:學校遵循高校教師職業特點和發展規律,打造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匯聚了一批享譽海內外的陶瓷藝術家、雕塑家和陶瓷工程專家、學者。學校現有專任教師946人,具有副高以上職稱人員517人,其中,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專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6人、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0人,井岡學者特聘教授3人、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11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25人,以及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省突出貢獻人才、省中青年文化名家、省雙千計劃人選等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200余人次。
教育教學:學校以培養知識與技能、理論與實踐、工程與藝術相結合的高級專門人才為己任,形成了本碩博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被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專家組譽為是一所可以在全國行業高校起引領和示范作用的高校。學校擁有博士后流動工作站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4個、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1個、國家級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1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基地1個。近年來,學校先后獲得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級精品教材1部、國家級規劃教材2部及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2門,榮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5項、二等獎15項。2018年,學校再次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進一步彰顯了學校的教育教學成果和人才培養特色。
人才培養: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不斷強化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教育理念,著力構建有特色、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近年來,學生在各類課外科技創新競賽活動中屢獲佳績,榮獲各類國家級、省級獎項600余項,其中,紅色走讀成果榮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紅色專項活動特等獎(全國25項,江西2項)和最具感染力作品。學校全面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形成了創意、創新、創業‘三創合一’、學業、專業、就業、職業、創業‘五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畢業生自主創業率連續多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就業創業工作案例入選教育部公布的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100個典型案例(江西省唯一)。學校每年的畢業生5000余人,與陶瓷類專業相關的有一半之多,35%以上選擇在本省就業創業,30%左右選擇在陶瓷行業就業創業,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陶瓷行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科學研究:學校長期致力于陶瓷材料、生產工藝、裝備技術創新研究,擁有國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省首個)、陶瓷新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2個,國家陶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38個,中國陶瓷硅酸鹽學會陶瓷分會等一批國家級專業協會和機構常駐學校,形成了全方位服務并引領陶瓷行業發展的完整科技支撐體系。近年來,學校先后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200余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000多項,大部分是圍繞傳統陶瓷、高技術陶瓷產業領域的關鍵技術、共性技術進行攻關,創造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成果,并先后榮獲省部級科技獎勵89項,其中,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江西省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江西省技術發明三等獎1項等。學校主辦的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陶瓷》《陶瓷學報》及《中國陶瓷工業》,享譽國內外陶瓷業界。
社會服務:學校立足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陶瓷行業科技進步,與全國各大產瓷區、地方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全面開展科研攻關、成果轉化、戰略咨詢等社會服務工作,一大批科研成果成功轉化為生產力,產生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廣泛的社會效益,其中,環境友好型陶瓷透水磚項目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國家建設海綿城市提供材料支撐;新型瓷石礦應用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化解了景德鎮陶瓷原料資源枯竭難題。近年來,學校先后榮獲首屆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獲批成為科技部科技服務業行業試點單位、具備可移動修復資質高校(江西省首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
大學是文化傳承之地,是思想觀念和學術思潮的交匯處,通過對景德鎮陶瓷大學了解,上海vi設計公司覺得學校非常優秀,其校徽校訓也很有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