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logo設計的設計目的在于代表企業或品牌的形象,良好的社團logo設計建立起品牌和客戶之間的聯系:
成立于1995年的倫敦雜志是一家總部位于柏林的滑板文化兼當代藝術雜志,它長期以來一直在改變每一期的編輯設計,邀請米爾科博爾奇、馬特歐文、曼努埃爾伯格和馬克勃蘭登堡等客座設計師和撰稿人。經常從風景到肖像翻轉,該雜志已經成為一個平臺,從一期到另一期,不同的設計風格,往往在同一期內,設計師承擔個人的文章。
2012年左右,其中一名設計師是大衛本斯基,當時他是紐倫堡的一名設計專業學生。幾個月后,當他意外地接到另一個電話時,Lodown的編輯們已經看到了第90期。"他們很匆忙,因為藝術總監已經去休產假了,"他說。"所以我去了柏林,用了大約一周的時間設計了這本雜志."
這既是與Lodown長期客戶關系的開始(與奧利弗朱伯合作本斯基已經設計了13期),也是一個有先見之明的職業起步者。雖然本斯基的業務不僅僅涉及雜志——他的工作還涉及展覽目錄、品牌、海報、動畫和商業藝術指導——但這些都是他業務的顯著支柱。然而,盡管他們的系列性質,雜志項目并沒有給本斯基一個固定結構的穩定性。按照他自己的說法,他"從來沒有設計過兩次同樣的雜志。"
與勞倫斯鮑爾一起,他最近與他一起開設了一個工作室,本斯基現在正在制作第五期。他說,它看起來會不同,但"有相同的感覺。"在之前的封面獲得如此多的認可后,這個想法是在不重復使用鏤空設計的情況下實現同樣的視覺沖擊(鏤空設計來自一種視覺語言,松散地模仿了這期雜志同樣引人注目的內部設計中的分子)。隨著第四期的發行,他創造了一本在物質上足夠特別,在視覺設計和藝術指導上令人驚嘆的雜志,人們想把它作為一個實物擁有。"現在經營一份雜志并(盈利)非常困難,"他說。"你必須建立一個基于你希望它擁有的感覺的品牌,并給人們一個真正想要擁有它的理由,尤其是如果你可以在線閱讀所有內容的話。"
比特萊斯為柏林法律設計的海報藝術作品。大衛本斯基和勞倫斯鮑爾。對于本斯基來說,翻譯某種情緒不僅對制作一本感覺獨特的雜志至關重要,它還能在各期雜志中提供視覺一致性。這一點尤其重要,尤其是對于那些從一期到下一期完全改變版面和封面設計的雜志——換句話說,就是本斯基傾向于做的那些雜志。(注:本斯基也是第四期《設計之眼》雜志的設計師,該雜志也有新的設計師,和設計,每期。)
傳達一種或多或少可以作為雜志"品牌"的感覺或情緒,并不像用每期都保持不變的版面和封面系統來創造視覺一致性那么簡單。本斯基的方法是從可以在整個雜志中一致使用的一套工具開始——網格或排版系統,或導向結構——這樣他就可以瘋狂地設計元素和類型,同時仍然有一個堅實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