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logo的設計目的在于代表企業或品牌的形象,良好的奧運logo建立起品牌和客戶之間的聯系:
"為什么是另一本平面設計雜志?"問2000年四月出版的《點點點點》第一期封面。"試點問題希望自己回答自己,是一個以前嘗試的百科全書."平面設計師彼得比拉克、斯圖爾特貝托洛蒂-貝利和于爾根阿爾布雷希特創辦的這本新雜志就這樣開始了。這期雜志對設計雜志和出版進行了準元分析,包括對流亡者和努力工作的批評性分析,對《眼睛》的里克波伊諾的采訪,與單原子分子編輯的對話,甚至還有按字母順序排列的20世紀平面設計期刊百科全書。"在編輯這些作品時,我們希望從中汲取一些智慧,并幫助策劃我們的下一步行動,"編輯們在前言中寫道。這種嚴格的元分析立即將點點點點插入到設計新聞的譜系中,并為其從2000年到2010年每半年發布一次的20期設定了基調。
2005年,波伊諾將點點點點描述為"自流亡者在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的鼎盛時期以來,設計師制作的最刺激、最具原創性的視覺文化雜志。"當然,如果你在21世紀初是一個特殊類型的設計師,點點點是你能找到的最令人興奮的出版物。然而,與90年代由魯迪范德蘭斯和祖扎娜利科出版的流行設計雜志《流亡者》不同,點點很難定義。試圖描述它就是描述一系列矛盾:它既高雅又幽默,既排外又平易近人,既設計過度又設計不足,既嚴肅又自嘲,既不是學術期刊也不是行業期刊,正如貝托洛蒂-貝利對我說的,"既投資平面設計,又對平面設計不屑一顧。"(一份法國出版物曾用另一個矛盾描述它的設計:"精心設計的輕率。")此外,將點點點點稱為"平面設計雜志"既簡化又不準確。在它的生命歷程中,它出版了獨特和獨特的故事,將最初的設計重點擴展到電影、音樂、文學和藝術。盡管每期僅印刷了3000份,并在十年前結束了它的運行,但推動雜志編輯和美學的精神繼續影響著設計領域的廣泛領域點點點點。可能是你從未聽說過的最有影響力的設計出版物。
點點點第一期
點點點第一期
點點點第一期
點點點第一期
點點點第一期
點點點第一期
在比爾阿克還是學生的時候推出的點點點點希望填補他在設計討論中看到的一個空白。"一邊是作品集雜志,你可以在里面看作品,文字只是一些標題。然后是像《視覺語言》這樣的雜志,它們非常理論化和學術化,但對其他任何東西都不感興趣,“Bilak告訴我。"我們希望有一種方式,讓從業者可以討論與你的實踐沒有直接聯系的理論和相關的事情,而不是僅僅談論生產和印刷技術。"回想起來點點點點在一個特殊的時間推出了媒體,尤其是設計媒體,正處于從印刷媒體系統向數字媒體系統的過渡時期。它處于20世紀90年代設計寫作大爆發的時期,當時像流亡者和眼睛這樣的出版物提供了豐富的設計批評的未來,以及21世紀后期像設計觀察者和大聲講這樣的博客,這是我們當前社交媒體驅動的世界的前奏。
前幾期確實直接關注平面設計,有關于印刷歷史的故事、對設計師的采訪以及比爾阿克和郭以及保羅埃利曼、邁克爾洛克、丹尼爾伊托克、丹尼爾范德維爾登和羅賓金羅斯等人的文章(而后來的幾期確實擴大了作家的范圍,前幾期主要以男性為特色)。寫作既有理智上的嚴謹,又有形式上的大膽,介于學術寫作和引領潮流之間。正如編輯們在第一期雜志中所寫的那樣:"我們希望我們的雜志既能被閱讀,又能被欣賞,"隨后他們指出,每篇文章的作者都設計了自己的版面,從一開始就將形式和內容結合在一起。前幾期刊登了關于歷史人物的長篇論文,如印刷工安東尼弗羅肖格(安東尼弗羅沙烏格)和虛構的瑞士設計師恩斯特貝特勒(恩斯特貝特勒),對短暫傳單和技術影響的批判性分析,以及對當代設計實踐的思考。
"我記得我當時想我真的想出版這本書,但它不是關于平面設計的。然后我想,為什么不呢?也許這就是一本平面設計雜志變成的樣子。"
但是到了第五期,隨著郭和比爾阿克變得更加自信(第一期后阿爾布雷希特離開了),雜志的范圍開始擴大。"對我來說,有一個時刻改變了我對它的看法,"貝托羅蒂-貝利告訴我,并指出這一時刻是他們在《實驗Jetset》第五期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披頭士/斯通辯證法》的文章。"我記得我當時想我真的想出版這本書,但它不是關于平面設計的。然后我想,為什么不呢?也許這就是平面設計雜志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