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logo設計的設計目的在于代表企業或品牌的形象,良好的方形logo設計建立起品牌和客戶之間的聯系:
大約在每年的同一時間,春季學期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就在夏季開始的時候,我的學生們開始問類似問題的不同版本。我的研究生不確定如何將他們過去幾年一直在做的奇怪實驗組織成一個連貫的投資組合,他們想知道如何向潛在雇主推銷自己。我的學長們第一次開始擔心找工作,他們問如何定位自己:他們是產品設計師還是UX設計師,是專注于印刷還是專注于網絡?他們應該是多面手還是專家?然后我年輕的學生想知道他們的注意力應該集中在哪里。(許多設計學院讓學生在大二時選擇一門學科,如"品牌"、"互動"或"廣告",并為每一門指定課程。)他們害怕選錯,害怕過早選擇焦點。
這些問題表明,隨著設計領域的擴大,它也變得支離破碎。隨著設計的定義和界限變得模糊——為設計師在各種規模和媒介、背景和文化中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機會——當代設計師的工作條件變得越來越孤立。當設計可能意味著這么多不同的事情時,簡單地稱自己為設計師太模糊了,所以我們在我們的頭銜前面添加越來越具體的描述符:數字視覺設計師、UX/UI設計師、產品設計師、品牌設計師、設計研究員、數據設計師、生產設計師、設計工程師……難怪學生們在從教室走向工作場所時會感到困惑。從設計師教育的開始,學生被要求選擇一個重點,然后四年后,當申請工作時,再次面臨宣布與他們可能申請的特定工作相匹配的特定專業領域的任務,有時是在特定行業。
我也注意到了另一個頭銜,另一種類型的設計師。這是一個不常見的職位,但可以在設計師的簡歷和網站上找到:多學科設計師。在那些其他頭銜促進特定技能組合或重點的地方,多學科就是拒絕行業中不斷增長的專業化。多學科的設計師在印刷和數字兩方面都工作!多學科設計師設計應用和品牌!多學科設計師是認真的,受過教育的,不會被安排到一個過于具體的工作中。所有這些都讓人們很容易將多學科設計師視為新事物(我最近也開始看到類似"跨學科設計師"和"跨學科設計師"的相關術語),這是對滲透該領域的分裂和劃分的反應,是一種新型設計師的預覽,他們超越了這些讓一切都變得模糊的筒倉。但是這個新的頭銜,描述了一個特定類型的設計師,僅僅是:一個新的術語,用來描述曾經是標準的類型實踐。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設計一直都是多學科的。
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設計一直都是多學科的。
例如,考慮一下馬西莫維格內利,他是Helvetica現代派的代表,因只用五種字體而臭名昭著維格內利和他的妻子萊拉最初是一名建筑師,他不僅是一名平面設計師,還設計室內、服裝和產品。查爾斯和雷伊姆斯,也許是開創性的例子,設計建筑和家具,制作電影,并繪制圖案。喬治尼爾森在1947年至1972年間擔任赫曼米勒的設計總監,領導公司的廣告設計,同時也設計家具,擔任建筑師和室內設計師,并且是各種建筑雜志的作家和編輯。穆里爾庫珀在麻省理工學院制作書籍,嘗試數字設計,并授課。野口勇制作雕塑,但他也設計風景、燈具和舞臺布景。科瑞塔肯特是個印刷工人和修女!不要忘記包豪斯的大師們——他們為我們提供了世界各地藝術學校的基礎課程——他們跨越了繪畫、建筑、設計和雕塑。
或者你可以追溯得更遠,發現媒介之間的流動性甚至超出了我們可能考慮的設計范圍。我們會發現本杰明富蘭克林經營著一家印刷廠,設計了這個國家的第一份報紙,發明了雙光眼鏡,并為年輕的美國出謀劃策。或者達芬奇怎么樣,他的作品跨越了藝術、科學和發明。巴克明斯特富勒在他1967年的著作《地球飛船操作手冊》中寫道:"許多人想知道為什么我們今天沒有這樣的人。"這本書提出了一個松散的專業化歷史。"認為我們做不到是錯誤的。"(順便說一句,巴基是另一位抵制專業化的博學家,他從事設計、建筑和工程方面的工作。)
我被他的樂觀所吸引,因為我自己并不總是能感受到這種樂觀。我列出的設計師是——現在仍然是——我的榜樣。他們的職業生涯總是被好奇心和開放性所驅使,感覺激進而廣闊,與我畢業后從事的設計工作正好相反。我想要一個像他們一樣的實踐,跨越不同類型的設計,甚至可能加入相鄰的活動,如寫作和教學,以及任何我感興趣的事情。我很抱歉在我的頭銜前加上"多學科"來表達我的雄心。在從事更專業的工作多年后,我回到了研究生院,想弄清楚如何為自己建立一個真正多學科的職業生涯,老實說,我仍在試圖弄清楚。